【國際視角】語言訓練、溝通技巧、避免衝突,看丹麥如何訓練新移民成為稱職的照護員

分享這篇文章

2014年銀浪新創力國際週回顧-丹麥經驗(下)

文 | 銀享全球2014年實習生 王郁仁

2014年由銀享全球主辦之銀浪新創力國際週,邀請來自丹麥哥本哈根職訓中心CBSI的專案經理Liisa Bassett女士到台於工作坊中分享。分享內容包含該中心如何訓練新移民成為照服員,補足了丹麥照護人力的缺口。

對照臺灣的訓練多著重老師在台上講,學員在台下聽,丹麥的訓練模式不但顧及了照護專業,更全方面的協助新移民融入丹麥社會。

Liisa Bassett 是丹麥哥本哈根CBSI職訓局專案經理。她應邀擔任2014銀浪新創力國際週國際論壇暨工作坊的演講嘉賓並帶領工作坊,分享丹麥訓練新移民成為稱職照服員的經驗。

“If you only hear you forget, if you see you remember, if you do you learn.”

Liisa特別強調「做中學以及trial and error的過程」,以丹麥三明治為例,它有固定的組合與夾餡,只有親手做過、給長者「鑑定」後才知道這樣對不對、夠不夠道地。學員被要求實地進入田野,觀察長者的生活模式與需求。首先他們的視力大幅退化,因此溝通時臉部表情所能傳遞的訊息少很多,聲音訊息轉而成為關鍵。Liisa請學員兩兩一組,一名遮住眼睛,一名僅口述美人魚的外貌(丹麥的象徵),練習只用聲音來傳遞訊息。這件事很困難,因為視覺障礙使人很難想像、在腦海裡建構畫面,但練習過後學員比較能「同理」長者的處境。

其次,當照服員與長者溝通時,需要確實做到積極傾聽(active listening)。不只是人要在,心也要在當下的情境;一邊聽一邊想著今天晚餐要煮什麼給家人吃絕對不會是有效的溝通。心智(mindset)是最快速的旅行方式,人們可以一面心智旅行到遙遠他方,一面繼續進行手邊的工作。此外,善用肢體語言也可以很有效的避免衝突,例如:以點頭代表理解,對方接收到這樣的訊息之後再提出意見相左的觀點比較容易被接受。

Liisa回應學員對於「積極傾聽」所提出的問題(陳娟妏攝)。

任職於丹麥CBSI職訓局的Liisa Bassett,是個道道地地的芬蘭人。投入這個領域已近20年,他日前應銀享全球之邀,到台灣來參與銀浪新創力國際週,擔任國際論壇講師,並帶領兩場工作坊。其中11/18日的這場工作坊,讓我們充分見識到Liisa如何在教學中賦予學員實務工作中細微的「默會知識」(tacit knowledge)。

作為一個丹麥社會的「外來者」,他在提供職訓服務時能夠更貼近丹麥社會「新移民」的困境。針對目標客群的訓練內容首重語言(丹麥語)、溝通技巧與避免衝突、個人與社交技巧、動機,以及「學習怎麼學習」。尤其最後一項至關重要,因為要不斷追求知識及突破既有框架,被動接受知識是過時的學習方式,老師已經不再擁有所有問題的答案。

身體之間的界線與舒服的距離也關係到溝通品質,Liisa以一項實驗來示範這個概念。其中一名學員從遠處不斷往Liisa靠近,並且在開始感到不舒服時停下來,再向後退幾步。這個「舒服的距離」因人而異,成長背景、社會文化、當下心情、性別、個性都關係到舒服的距離的遠近,以及當有人侵入他的安全距離之後,會衍生出什麼樣的反應。也有女性學員表示他原本以為男性「舒服的距離」比較大,但實驗後卻發現許多男性可以近距離面對面交談。

Liisa和周傳久老師示範「舒服的距離」實驗,Liisa一邊一步步的接近,一邊觀察周老師臉上表情和肢體動作,以判斷適當的距離(陳娟妏攝)。

半天的工作坊中Liisa不斷提及溝通的重要性,他也提供了一張圖表來說明衝突的不同程度。當下該怎麼處理才能避免衝突升高?一旦衝突越爬愈高,問題也會越來越難解決。

作者後記:

在一旁做記錄時,Liisa還特別跑過來問我在做什麼。他觀察到我雖然有時看著他,可是長時間盯著螢幕敲敲打打。或許一開始他以為我只是坐在那邊,心智忙著其他事情;但過來詢問後才發現我在做工作坊的紀錄,他還表示「我總是喜歡知道別人都在做些什麼,所以會不斷觀察大家的行為,哪怕看起來很無聊。」對一名照服員來說,這可以說是最佳的典範,尤其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的練習不是只有在工作時才會遭遇,不斷從日常生活觀察就可以累積很可觀的「資料庫」。

作者簡介:

王郁仁,自 2014 起擔任銀享全球實習生從此結下了不解之緣,目前以資深飯友與台中地陪的角色參與組織運作。


錯過此場五年前精彩的工作坊?沒關係!

2019年,銀享全球與Liisa Bassett女士共同規劃,將於今年9/13–9/22前往丹麥進行精彩的海外參訪行程!歡迎填寫表格搶先取得最新出團資訊與優惠消息!

立即填表>>https://pse.is/HDSMG

延伸閱讀

成為銀享之友,掌握高齡創新趨勢

歡迎訂閱銀享全球電子報,我們定期分享第一手全球趨勢,國內外創新推動及活動資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