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週專欄】退休校長打造的台灣最美風景 — 專訪竹森社區鍾兆良理事長

分享這篇文章

文 | 銀享全球 蔡欣潔、實習生 謝萱、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黃珮婷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如此美好,包含著純樸農舍中濃濃人情味,街坊鄰居互助互愛,以及人人用真誠熱絡的心交往照應。也許這些美好,過去在台灣處處都是,但隨著都市化的發展,逐漸的被我們關在家門之外。

退休的鐘兆良校長有一個心願,他希望為社區長輩做一些事,在社區裡成立據點,讓長者有地方可休閒娛樂,也藉此培養不同興趣,減少失智發生,並且讓出外打拼的子女們能安心上班。本著這個心願,善用過去治學專才,號召一群有相同理念的人,重新喚回台灣過去鄰里互助的情感,讓資源匱乏的農村也能建立綿密的照顧互助網絡,從社區關懷據點到日間托老中心,打造了苗栗銅鑼鄉最美麗的風景。

劉佳盈/攝

開啟你的在地安老新視野,社區關鍵人物系列採訪報導

第三屆「銀浪新創力國際週」將於2016年10月13–17日盛大舉行,今年主題訂為「設計我們的第三人生–科技力x社區力」,將導入國內、外銀髮創新服務案例,提供國、內外跨界對話交流平台,打造具有台灣特色的銀髮創新生態圈。由於每一個社區掌握的銀髮資源及承載的照顧能量不盡相同,銀享全球自今年開始進行台灣在地安老案例研究與蒐集,並開啟「社區關鍵人物」系列採訪報導,藉此梳理台灣各個社區打造生活支持網絡的特色,帶您探討台灣銀髮服務的本土創新可以有那些風貌。

談到台灣農村遇到的問題,你會想到什麼?

青壯年人口外移?隔代教養?公設不足?城鄉差距日益擴大?資源不足?

71歲的鍾兆良出身苗栗縣銅鑼鄉農家,是家中長子,從小看著父母辛苦下田,6歲開始跟著母親到田裡幫忙,一直到19歲當老師才放下鋤頭,拿起教鞭在教育界闖蕩46年,一路當了22年校長,過去十分專心於教育工作,從來沒接觸過社區工作,只是耳聞。

「這個問題很大捏,我在農家長大,很了解農家生活,尤其農家的老人怎樣過生活。後來進入教育界,尤其在校長生涯裡,我很重視弱勢家庭子女,因為長年關注,等到退休後,對我們的老人家、年輕人,他們是怎樣生活?我能不能幫助他們做點事情?這是我一直在構想的事情。」鍾兆良說。這位退休校長認為社區是每個人最熟悉的生活範圍,竹森社區是農村型態的聚落,大部分的居民為客家族群,轉眼間自己已從滿腔熱血青年,成為受到鄉里尊重的鍾校長,但竹森村似乎還是跟過去一樣,山群圍繞,只是青年越來越少,剩下老人與小孩,農田都是發包給專業公司,缺乏整體的營造,更沒有老人服務的導入,這些從小到大認識的長輩,真的只能在家裡,就連自己的舅舅也獨居在家,鮮少和外界互動。


鍾校長退休後,竹森社區發展協會前任理事長前來拜訪,跟鍾兆良分享自己也即將卸任,希望找到一位願意做事的人。考慮過程中,鍾兆良拜訪了當時的理監事,了解大家對社區的想法,同時開始翻書、查資料,了解社區發展協會的運作內容,並知道了「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這項服務。

於是,退休的鍾校長變成鍾理事長,加入竹森社區發展協會,捲袖開始打造他的社區。

鍾理事長打造社區藍圖的第一步

鍾兆良理事長上任後,第一個工作是申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找來了理監事,運用學校的經營管理概念,告訴大家心中藍圖,規劃據點的老人服務、社區的環境改造,每位理監事負責一鄰,請大家一同著力進行。劃分村里後,請理監事搭配志工,以家庭訪問的方式,到每位長輩家裡介紹據點、鼓勵長輩走出家門進到社區。「退休後多了一大群夜間部同學,總是在社區活動中心挑燈夜戰,開會討論籌備情形、社區反應、資源募集。」鍾理事長笑著說。

透過家訪,對村里長輩有初步掌握,據點開始運作後,也請長輩用滾雪球方式鼓勵厝邊長輩一同加入,若長輩講到鄰里間發生的問題,理事長也會主動提出協助,請理監事或志工一起幫忙,讓竹森社區據點的向心力慢慢凝聚。

校長歷練,讓鍾理事長有獨到手腕經營社區

聽鍾兆良細數如何進行服務規劃,不禁讓人佩服有過22年校長歷練,處理人事、行政手腕之精巧。

首先運用理監事的長才,例如:有廚師證照負責廚房,有跆拳道、空手道證照的幹部開設長輩筋骨活動課程,有車就負責接送行動不便或住太遠的長輩,設有專職財務負責記帳並確保財務公開透明,活動若需募集人氣就透過Line群組號召以前的學生響應,更重要的,是邀請理監事將自身參與的社團活動也導入社區據點,藉此連結資源,鍾兆良也和過去的同事們分享,帶入週邊的學校老師與學生,增加代間互動,活動特色與豐富性逐步累積,竹森社區據點慢慢打出知名度。

因為認同鍾理事長的理念,現在,竹森社區據點的油、米都有企業老闆、議員指定長期捐贈,有時長輩還會帶自家種的菜來分享,過往支出最多的伙食費,成本也就慢慢壓低下來。

一步一腳印,做了之後才會看到的問題

其實,鍾兆良在經營竹森據點初期,慢慢看到一個問題。他說:「我發現一個禮拜才一天活動,還有四天要做什麼?社區有246個老人家,其中有二十幾個孤單在家,子女一定會擔心,工作中偶爾會打電話回家,問媽媽妳在哪裡?爸爸你在哪裡?萬一沒有人接電話,他會擔心長輩去哪裡了?是不是發生什麼意外?對年輕人來講,心理負擔沒有減輕。所以如果有機會應該改一個禮拜做五天,週末回歸家庭,讓社區裡的年輕人能夠放心的去拼他們的事業。」

當鍾兆良有了延長據點活動天數的念頭,改變契機悄然而至。2014年行政院宣布「臺灣368照顧服務計畫」,提出一鄉鎮一日照的願景,延伸各縣市推出「日間托老」的方案應運而生。「103年,縣政府告訴我有日托方案,問我要不要試一試?那時候還沒有人做啊,我說我要第一個報名!」鍾兆良邊說,眼角魚尾也在笑,這個笑,有溫暖、有堅持,還有一股不怕挑戰的氣魄。

於是,竹森社區從據點升級為日托

當社區據點從一天變五天,工作量與所需經費馬上加乘五倍,鍾兆良認為一定要先與理監事取得共識,同時也探尋身邊得力助手的想法。

對搭檔邱宏洋執行長拋出直球,問到:「假如政府補助的錢不夠用,怎麼辦?」

不愧是好搭檔,邱宏洋阿莎力地回應,說:「不夠就我們倆來分!」

鍾兆良欣慰的說:「好,這樣的話就叫一拍即合!那就馬上申請托老方案,我們是苗栗縣第一個,捷足先登!」

當時苗栗還有其他社區在一旁觀望,想先了解政府究竟補助多少再決定是否跟進,擔心自己負債太多、負擔太重,結果猶豫到現在都沒有做。「很多事情如果盤算的太精確,你可能就做不來,而且很多事情都是真的做了之後,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像現在我們很多的資源,都是當初想不到的對象贊助來的,我覺得只要目標正確,福利眾生,就會獲得迴響。」身為過來人,鍾兆良有深刻的感觸。

我們好奇追問:「結果你們倆放了多少錢進來?老婆會不會不開心?」有些擔心理事長和執行長會不會把自己的老本花光,暗寸這個職位真是辛苦,出錢又出力。

鍾兆良俏皮回答:「沒有放『很多』啦,我放『許多』,不是『很多』。」接著為我們細數竹森社區的財務情形:「以去年來講,一年下來大約需要150萬,我們運氣好,碰到從天而降的貴人,去年各界捐款加起來約128萬,因此還差22萬,我請理監事自由捐款,我當理事長就要拋磚引玉,先捐3萬,執行長捐2萬,理監事陸續1萬、5千這樣捐,財務缺口很快就彌補了。直到今天,公部門的錢都還沒進來喔,但現在我們收支平衡。」說完,鍾理事長神彩奕奕的繼續補充,說到:「我們有自信啦,只要持續做對的事情,財源大概不會有困難。至於老婆嘛,一開始會唸啊,怎麼退休後還找了這麼多事情來做,但現在也陪著我一起進來社區服務,很支持我啦。」

現場,有位包著尿布的奶奶表示,因為有理事長的鼓勵,從否認自己生命的價值,到對社區據點半信半疑,現在竟然能夠一起參加活力秀,重拾自我信心。並能漸漸放開心胸,願意跟別人打招呼,行動不便仍願意持續進入據點參加活動,這都是受到鍾兆良理事長的鼓舞。另外還有高齡91歲的奶奶,也認為理事長嘴巴很甜,平常課程前都會先鼓勵長輩,讓大家倍感信心,所以她才願意進到社區與大家做朋友。

竹森社區雖然是農村型社區,社區資源不多,但透過眾人努力,2010年開始經營社區關懷據點,2015年開始承接日托服務,嘗試五天都有服務課程,也因如此,除了健康長輩,還有更多亞健康的長輩來到據點使用服務。

劉佳盈/攝

後記

此次訪談裡,當採訪小組一踏入竹森社區,我們就感受到大哥大姐散發的熱情。

「我們受到鍾兆良的熱誠所感召!」邱宏洋執行長與同為幹部的兄弟邱勝坤異口同聲說,鍾兆良5年多前從國小校長退休,全心投入社區工作有如辦學,社區活動熱鬧滾滾,不僅是全國示範,評鑑都名列前茅,兄弟倆因此提供自家土地,打造竹森社區環保小學堂,一起為社區及環境盡心力。

不論是鍾兆良理事長,還是他身邊的幹部,來自於對家鄉的情感,走入社區,運用了身邊各種資源,像過去教過的學生們,也都變成募款對象,一路雖然艱辛,但這是鍾兆良退休後一直堅持在做的事情。

農村型社區表面上看似資源匱乏,但透過深入挖掘以及感情建立,針對既有資源進行適地、適人的良好分配設計,也許形塑的在地安老網絡,是最豐富多姿的。聽完苗栗竹森社區鍾兆良理事長的故事,我們感受到台灣鄉村裡濃濃人情味,甚至對如何發展老老照顧、善用高素質的退休公職人員走入社區,都有了很好的想像。

期待藉此故事分享,讓台灣最滿美的風景,遍地開花。


參考資料:第一屆「金點獎」全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表揚 個人獎訪視記錄表 — 苗栗縣銅鑼鄉竹森社區發展協會-竹森據點


還想知道更多苗栗竹森社區以及鍾兆良理事長的故事嗎?

鍾兆良理事長將會在 2016/10/14 國際論壇的發表演講,而 10/17 案例參訪中,我們更帶您進入竹森社區,一探這個充滿濃濃人情味的台灣最美風景!

報名參加

2016 銀浪新創力國際週 — 設計我們的第三人生:社區力 x 科技力

最新資訊,敬請鎖定銀享全球官方網站銀享全球臉書動態


作者簡介:蔡欣潔,銀享全球專案經理,曾任職社團法人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2014年夏秋之際,二度探尋歐洲長照實況,花了107天走訪法國、瑞典、挪威、丹麥、芬蘭、荷蘭、瑞士、德國、英國,展開「建構台灣以人為本的老人照顧想像之旅」專案,同時拍攝「八十歲的想像」紀錄片。夢想將資源整合,創造適合長者的生活環境及照顧模式,為人類的晚年生活帶來幸福。

回首頁,看更多!

延伸閱讀

成為銀享之友,掌握高齡創新趨勢

歡迎訂閱銀享全球電子報,我們定期分享第一手全球趨勢,國內外創新推動及活動資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