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趟重啟開關的參訪之旅

分享這篇文章

文 | 尹佩芳(2019荷蘭參訪團團員)

編按:本文為2019銀享全球荷蘭銀髮創新參訪團團員尹佩芳的臉書貼文,銀享無國界獲作者本人同意轉載。

參訪團在霍格威村,和創辦人對話討論。(照片由銀享全球提供)

是的!我從荷蘭回來了!(給知曉的友人報平安)
是的!我去了荷蘭參訪!(一個圓夢清單又能完成一項的喜悅)
開始陸續收到許多詢問:
好玩嗎(當然)、美嗎(當然)、帥哥多嗎(當然,眼睛過敏都沒了XD)

趁腦袋還有記憶、在調整時差和不想面對工作的心情
在大家問之前,簡略分享對此次所見所學的初步感想(之後再依每個行程做詳盡書寫,但不善文字表達又懶的我不知會多久產出)

前年底的動念,終於能在今年實踐。
出發前,提醒自己:要歸零學習!
所謂的歸零是要自己把過去工作經驗丟一旁、國內文化、法規、制度等拋開,從荷蘭文化脈絡、思維、架構重新觀察他們對高齡服務的洞見及發展的過程。

紮實的五天參訪(近10多個行程),
從高齡服務思維翻轉(Buurtzorg社區居護、Hogeweyk失智村、Reigershoeveg 蒼鷺失智農場、Max50+熟齡頻道、Habion 社會住宅)、
地方政府全力推動高齡友善推動(米菲兔故鄉:Utrecht烏特勒支市)、
銀髮科技創新(Vilans、Tinybots、Dutch game garden)、
高齡友善教育培訓(Gedragsgenerator 因應面對失智者)等組織,
先不細談各組織的經營及服務模式和資源從哪來,整個參訪的過程,
會觀察到共通點:

這些單位都發現了銀髮照顧品質問題、看到了政府資源不斷減少、照顧人力不足而去致力從不同領域專業去改變、突破和翻轉,且他們不會是一夕成功成名,全都是花了10多年時間突破挑戰革命(我們目前遇到諸多問題,他們都經歷過)走到今日成為全球失智友善國先驅及學習典範,他們化繁為簡,不做無效益的事情。

參訪點照片集錦。(照片由尹佩芳提供)

這五天,給自己的幾個觀察和感想:

一、真正去機構化照顧服務

走進失智村、蒼鷺農場、社會住宅,彷彿進入渡假村,裡面即便住著中度以上失智者,都鮮少看到像機構般的設備環境,那就是個家,不用擔心搬好多次的的家。銀髮者是自在的,與照顧提供者如家人般相處,透過住民的狀態、特質去做小單元(類似團體家屋)的居住及生活安排,降低長者排斥和不安。他們當然也需要被相關單位評鑑,但除了紙上評鑑外,還有進入機構觀察住民及工作人員的服務是否真友善。

二、回歸銀髮者過往生活、以人為本的服務

霍格威前身是傳統護理之家,為了翻轉服務品質而打造了現今的失智村;因為父親失智前喜愛戶外和園藝,然而失智到機構後都因怕長者會發生意外被禁止而誕生了蒼鷺失智農場;看見高齡者孤寂議題及他們熟悉的電視而創辦了MAX50+chanel。
以上種種,都是環繞著長者熟悉的過往,讓他們決定怎麼度過自己的晚年,工作人員在旁協助,而非幫他們做完全部的事情。在荷蘭,沒有制式的延緩課程或團體活動,而是透過最生活的事物(音樂、園藝、木工、藝術…),帶著他們活動身腦。
我們會疑惑:長輩不願意吃怎麼辦?長輩跌倒了怎麼處理?
農場創辦人回“沒有風險就沒有生活!”
失智村eloy強調“是人患了失智症,而非他是失智者…….失智只是退化,而非笨到不知如何感知,他依舊有決定自己生活的一切權利。”
在參觀過程,我看到一幕失智奶奶在超商買了一車家用品,和照顧者開心推出來的那笑容,當下一陣鼻酸,那才是有尊嚴的晚年。

三、建立在信任關係上的自主管理

“Buurtzorg”現今全球最夯的居家護理創新模式,是這次多數人來見習重點之一,老實說自己對這議題沒有太多的熟悉,聽著團員們熱烈的交流和問了許多有關給付、管理、評案、營運….等等問題,印象最深創辦人兒子(也是亞洲營運負責人)說了一個point “我們不相信驅動護理師做這工作的是錢,而是想服務銀髮者的能量。回到源頭,看到使命。”
在其他單位當被問及“管理”這問題時,也多是回覆每一個team都是自主管理,沒有什麼KPI,如果績效不好,會去一起討論和研究是否遇到特殊個案,從中給予資源,而非去訂定獎懲制度去約束,這裡的員工也不吃這一套。
當然這背後有完善的管理系統和智能設備輔佐。
“Keep it small. Keep it simple” 這是柏祖克的精神,做最需要的事!不虧是有經濟學和護理背景的創辦人。

四、整合各專業、領域的團隊合作

行程中去拜會了地方政府-Utrecht烏特勒支市,雖現在他們的不算高齡城市,但開始看到了太多在社會資源的浪費而想做激進變革(radical change)、制度創新。除了公共衛生協力在城市輔佐鄰里互助團隊(類似台灣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或健康中心),也從社會經濟面去切入,去創造更多的工作和投資機會。
這次也參訪了Vilans長照創新智庫,他們透過政府投入資金去輔導協助對高齡者有益處的產品,目標就是提升照顧品質、導向社區照顧和財務永續。也實際和創新公司交流(Tessa機器人、 記憶相匡、魔術桌子、ehealth整合系統),當然這些國內也有,自己的工作場域也合作過,相信國內現在的科技不會輸來這看到的產品,但沒有要比較之意,只想分享,這些創新單位,是專注研發為長者需求而設計的產品,透過場域和使用者的回饋不斷測試,且他們不會單打獨鬥,後面有智庫、有政府、有專業單位一同協助支援。而荷蘭保險也會補助長者使用他們需要的智能產品。
高齡社會不是只有“整合社福和衛政”,還有經濟、勞動、教育、建築等需要醫併考量。

五、全民都該做高齡議題教育訓

在參訪過程中,不時會有單位創辦人或分享者提醒我們對於失智者稱呼為client not patient,對於一個身為人的尊重。
最棒的啟發在最一天最後一場,邀請到了Gedragsgenerator知名失智訓練專家Ina & Wycher,他們用情境模擬帶了我們一下午的工作坊,當下突然感到:“對呀!如果要患有失智長者能生活在社區內,不是只有家屬支持團體和失智專業人員要認識失智,應該是全民都要認識和知道如何因應。”且訓練不該是坐著看講義考筆試就結業,應該要像每年練習CPR&AED這般,依工作環境情境操作。這讓我想和多年合作的企業單位們分享,未來的CSR和企業志工可以朝這類培訓進行。
“每一個失智者的狀況都不會一樣,所以沒有正確方法和答案,要去try不同方式。”當學員想要從問題找解答時,Ina & Wycher他們會給你一些索引,但不會有固定的答案和方式。

每聽著各創辦人的分享,腦袋會同步開啟與過去經驗連結體,腦中照片會一幕幕播放,有時心裡會有種“Yes! 原來自己的做法或理念是正確的。“,有時也會跑出”Shit!原來以前這樣的方式處理是不妥的。“

當然不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這10多年在銀髮和社區的工作經驗,
有感其實在某些部分我們不比外國差,甚至有更優勢的地方。
要去學習的是:當一樣遇到挑戰和難題時,他們如何去克服和因應,而回到國內我們可以如何去因應。

在寫這篇分享文間,一位友人告訴我,之前竊取他產品配方的幾家公司,後來都關門大吉了。正是我一直想說的:我們不是只去複製他國的模式,而是要看到這些所謂“創新模式”背後的精神和使命,配上本土的優勢條件,那才能質量兼顧,更落實和接近高齡友善社會,百姓才有感,高齡者才會真的身心靈健康!

感謝主辦單位 銀享全球 Silver Linings Global 的用心安排及深度規劃
感謝這趟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專業團員的相互交流和照顧
更感謝自己沒有過多的藉口才能行這趟路

以上是本人這趟荷蘭行的綜合精簡感想。很樂意與大家分享,只要給我一杯美式咖啡即可(酒也行拉)XD

延伸閱讀

成為銀享之友,掌握高齡創新趨勢

歡迎訂閱銀享全球電子報,我們定期分享第一手全球趨勢,國內外創新推動及活動資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