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週客座專欄] 翻轉偏鄉高齡宿命的關鍵:在宅醫療+社區安寧

分享這篇文章

文 | 銀享客座作 余尚儒醫師 (本文獲作者轉載同意)原文出處

影片來源:http://www.peopo.org/news/278339
俵津村俯瞰照

俵津村,屬於西予市明浜町。農漁業為主鄉村,人口不到 1300 人,高齡人口超過 40% 。幾年前國保診所面臨嚴重赤字,即將面臨倒閉。村民憂心沒有醫生可以看病,帶著橘子來到松山市,拜訪永井康德醫師(當天正進行開業 10 週年紀念演講)。永井醫師接手俵津診所之後,從每年虧損三千萬日幣,到每年盈餘一千萬日幣。(國保診所:日本政府在偏鄉設立的公立診所)

俵津村重要作物:橘子

村子裡的老人家,不必擔心沒有醫生看之外,而且可以在家善終。除了門診之外,目前有 50 位接受在宅醫療的個案。永井康德醫師, 2000 年在松山市開業,目前松山市最大規模的在宅醫療專門診所,稱為ゆうの森蒲公英診所。蒲公英診所是一家有九位專職醫師,在宅醫療專門診所,每月有 450 位在宅病患的診所,在宅死亡率約七成 (癌症 70% 、非癌症 30% )。原來,永井醫師在開業之前(1996 年到 2000 年),曾經在國保診所時代的俵津診所工作,當時村子裡的人,有三分之一的人到了末期,接受永井醫師,可以在家迎接死亡。除此之外,學生時代積極參與無醫村公衛診療的他,大學一年級就曾到養殖珍珠富盛名的宇和島市的須下地區,參與勞動體驗。這些學生時代偏鄉經驗,和畢業之後未來投入自治醫科大地域醫療研修,以及後來到偏鄉國保診所服務,奠定基礎。

蒲公英俵津診所,在永井醫師經營下,轉虧為盈。永井醫師也改善老舊設備,導入新的 X-光機和手持式超音波,提升俵津診所的功能,此外,邀請骨科醫師每月來一次俵津,偏鄉常見骨關節疾病,可以得到更正確醫治。我們在俵津沿路上,看到山坡上有許多單軌列車,連接到道路旁邊的金屬箱子,金屬箱子都是用來運送橘子的。永井醫師說,這樣一來,85 歲長輩還可以在山坡上剪橘子。

藥局照片

為了實現在宅醫療的精神,原本沒有一家藥局的俵津,永井醫師協助下,診所旁邊設立一家私人藥局,早上配合診所釋出的處方簽,下午藥師(一個人)開始送藥到附近明浜町患者家中,範圍最遠的居民藥師要開車 30 分鐘。藥局的旁邊,幼兒園的小朋友看到我們,熱情的靠過來。永井醫師說,1996 年時候,他的孩子也在這家幼兒園,一家人都生活在俵津,診所旁邊美麗的房屋就是當時的宿舍。

俵津診所旁輪班醫師宿舍

俵津診所旁這一棟美麗的房屋,就是輪班醫師居住的地方,現在每天有一位醫師,從松山市出發到俵津輪班。除了門診,24 小時往診。松山和蒲公英俵津診所,每天上午 8 點半,連線討論昨天個案的狀況。永井醫師雖然已經是企業主,每週四還是親自輪值。

俵津村中孩童天真爛漫地玩耍

我們拜訪的這一天,永井醫師帶著我們在村子走著,自然而然和迎面來老先生親切的互動。老先生很高興告訴永井醫師,他寫的文章中提到永井。永井醫師主動向我們介紹,老先生媳婦來自厄瓜多,真是大美人。實際上,永井醫師正要帶我們正要前往一家剛開沒多久的老人機構,外地來的年輕人開辦有機農業公司,營運非常好之後,也投入開設老人機構(自費老人之家)。老人機構今年才開業,不到一個月就滿了。老人機構附設日間照護,大多數老人家都是永井醫師的病人。

明浜町一景

明浜町人口三千多人,在國保時代過去就有 4 家診所。但是不是每一家都這麼幸運。兩家已經倒閉,一家原本有醫師,今年 3 月退休,面臨關門命運。診所如此,村莊也是,超高齡社會下的偏鄉村莊,少子化接下來就是日文稱為:「限界集落」的狀況,也就是面臨廢村的社區。永井醫師透過在宅醫療方式,讓村民安心生活,不必擔心生病要遠赴他鄉醫院、最後客死異鄉。在宅醫療也提供長照機構良好的支持。此外,年輕人願意到鄉村從事有機農業,在宅醫療讓資深農民可以在地安心生活,把經驗傳承給年輕一輩。

如果說醫療是一項基本人權,那麼在宅善終,應該是超高齡社會的基本權利。在宅善終,不可能仰賴大醫院派遣醫師的巡迴醫療。願意在偏鄉在地扎根的在宅醫療才是偏鄉重生的關鍵。訪問的最後,我們刻意問永井醫師,俵津的人口已經開始回流的嗎?永井醫師笑著搖頭說:目前時間還不夠長,目前還沒有。

永井醫師的照片

不過,我想他堅毅的眼神,已流露出改變偏鄉命運的決心。

參考影片:關於俵津地區的報導

想了解更多永井醫師在在宅醫療的努力?10 月 23–25 日銀浪新創力國際論壇暨工作坊,永井醫生將分享科技導入偏鄉在宅醫療的經驗,精采可期,歡迎報名與會!早鳥票銷售至 9 月 14 日,預購從速:網路報名表

「即使在邊緣,也可以當邊緣的中心。」
余醫師相信,只要願意去做沒人做的事,就會成為那個邊緣的中心。

作者簡介:余尚儒醫師,台灣在宅醫療推動連絡會發起人。嘉義市社區醫療發展協會理事長、嘉義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兼任主治醫師、六福診所主治醫師。長期關注台灣環境正義、糧食安全、在宅醫療等議題,深耕嘉義社區,結合跨專業持續推動理想中有溫度的照顧模式,相信這是台灣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非走不可的路。

其他經歷: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理事、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理事、台灣第一位若月俊一研究者

延伸閱讀

成為銀享之友,掌握高齡創新趨勢

歡迎訂閱銀享全球電子報,我們定期分享第一手全球趨勢,國內外創新推動及活動資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