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展高齡藝術的幸福與快樂

分享這篇文章

英國藝術治療的運行模式

圖片取自Albany網站

文 | 芥菜種會習藝所營運部主任 江宜錦、 安訢醫療執行長 李斐可、 雙澄照顧創新工作室 巫瑩慧、 天棚藝術村協會總幹事 陳淑芬

在2018年6月9日-16日銀享全球舉辦的「英國銀髮創新參訪團」中,一行23人於6月12日的主題是探討「藝術可以為長者帶來怎麼樣的人生亮點」,拜訪了「與我在Albany相遇(Meet me at Albany)」和「霸菱基金會(Baring Foundation)」兩個機構,本文為團員宜錦、斐可、瑩慧、淑芬的精彩心得分享。

「與我在Albany相遇」的多元系列

前言

Albany 位在倫敦的東南方,是一個集合表演場、排練空間、辦公室、劇院等多功能的場所。有三大場域,一是Meet me與我相遇的計劃場所、一是圖書館大樓、一是在二、三公里外的劇院,一年的整體藝術活動有約四百多項。

左圖:街景;中間: 進駐辦公大樓的單位;右圖: 圖書館一偶(照片由 陳淑芬、巫瑩慧、李斐可拍攝)

Meet Me at Albany計畫是 2013年起,由Lewisham市政委員會所支持的計畫,他們期望能打造另類的日照中心,以藝術參與做為服務提供的主軸,希望建構平台,讓在地長者透過藝術提升生活的質量及增加獨立性。所以委託「圓滿實現藝術(Entelechy Arts)」這個單位,連結Albany公共中心,透過社區和藝術的資源,來發展多元和創意的活動。

Albany的理念就是藉著不同的活動,讓社會孤立和寂寞的長者到藝術中心,不論是年輕人、成人、身心障礙、長輩或是失智者,而且是選擇自己喜歡的。當那種懷著興奮和自在的感覺被釋放出來後,靈感和創意就會慢慢被引發。

同時,他們相信:藝術可以為社會帶來改變,並且強調「與在地做連結」。目前與全國100多個單位合作,其中也包括地方政府。英國在社福醫療體系的支援體系主要有兩個單位:醫療委員會小組(簡稱CCG)與市委會。CCG是管理醫療相關服務(包含醫院、診所、社區護理)的單位。市委會主要是安排社會照顧,如日照與機構等服務。

長者服務

服務項目中有一個區塊是專門針對老人,每週二10:30–14:30的定期聚會,讓60歲以上的長者可以參加工作坊、促進彼此交流、以及享受六英鎊(約台幣250元)的午餐和飲料。不論是畫畫、雕塑、織布設計、縫紉、寫詩、朗讀、歌唱、吹喇叭、做手工藝、跳舞、或看電影等,都會變成生活中鼓舞的力量,而不只是活著而已。

這些長者活動每年在Albany咖啡廳舉辦50個禮拜,以下重點介紹三個被列入2016年藝術白皮書的最佳實務案例。

  1. 合唱團的相遇:成員Joan分享了她的狀況:「我告訴醫生自己加入了合唱團。」醫生說:「這是對你健康最好的辦法。」我們也同時會做一些運動,所以這些都改善了我胸口和肺部的狀況。
  2. 和寫作相遇:學員常常有機會跟詩人或作家一起學習創作。長者Huw說:「詩人常指導我從沒有想到的方向,所以我內在的說故事能力就出現了,而且我發現竟然可以用文字來彩繪。」
  3. 一起創作:學員可以用不同的形式進行創作。學員Mareen描述她最近的成品(如下圖)說:「有一天我經過公園,看到一隻天鵝。所以就動手從貼羽毛開始,完成了這個成品,這帶給我很大的滿足感。」
圖片取自Albany網站

合唱團的分享

合唱團是規模最大的團隊,兩前年開始啟動,目前增加到30位成員。常有公開表演,演出是不收費的,因為希望大眾都可以看到,5 月下旬他們也才到過倫敦市區內的藝術中心演出。

我們當天是10:30抵達,團員歌唱前先做發音練習,也就是喉嚨和嘴唇的吹氣發聲,接著張嘴發「啦音」和嘴唇與舌頭運動的「嚕音」,以階梯式上揚的和弦,重複進行八度音。隨後才開始唱長者熟悉的歌曲,如:Waterloo sunset, Fly me to the moon。每個人都有一本自己的歌本,而且歌曲字體都放大,讓他們更方便唱頌。

參加的夥伴有幾位坐輪椅,兩、三位失智者有志工在旁協助。另外有六位長者,在歌唱結束後,陸續發表對合唱團的正向思維,以及參加活動和走岀孤獨與年紀相仿的夥伴相聚的喜樂。有一位長者是志工也是音樂家,更可以作曲。另外一位92歲的長者說他參加合唱團後覺得自己是29歲,而且很多人崇拜他,很棒的感覺。

左圖:字體清楚的歌詞;右圖:合唱團的公開表演( 照片由巫瑩慧提供)

失智者與藝術家的邂逅和火花

老先生在養護機構本來是不說話的,大提琴家以一條長者故鄉的蘇格蘭圍巾開啟對話,後來用笑容延續了彼此的交流,而慢慢講出他的過去。雙方用1年的時間建立友誼和信任關係後,這位失智者竟然可以和藝術家擦出火花,一起在180位觀眾前演奏(如圖)。

另外,「與我在電影相遇(Meet me at movie)」活動,除了一般長者外,也會特別安排失智者一起看電影。內容有時會挑選關於失智症的故事。不過,不是播放全部的影片,而是其中幾個片段,請專門的人如電影製片、導演或相關人士等來做引導和帶領。

照片翻拍自參訪簡報

文化的核心

規劃單位「圓滿實現藝術10年前開始和巴西做文化藝術交流,讓他們學習最多的地方,在於「文化的核心(the Point of culture)」這個理念。其中有一個活動是透過胸前所揹的一個箱子,裡面裝著藝術元素來推展。比如說去老人機構,在表演前,這些藝術家都會和長者聚在一起吃飯、聊天,開啟互動。然後再將箱子裡頭的物件拿出來,配合協助故事或活動的進展,所以這樣的箱子也同樣可以帶到社區或學校去分享。

還有讓音樂家進駐養護機構三年,和住民玩爵士音樂。這樣持續三年之後,接著實現「不要遮掩」的精神,把長者帶到購物商城中做公開的表演。因為有英國和巴西兩國的交流作為基礎,現在他們也把這個方式複製,帶回到倫敦。當天的分享者露西女士,她也背了一個箱子,裡面有很多的物件,可以去介紹故事與信息,例如莎士比亞的戲劇等。

如何進行「共同創作」的核心價值

不同類型的藝術家,像詩人、舞蹈家、戲劇家來擔任講師時,不要他們準備任何課綱和素材,也刻意不告訴他們有關長輩的背景。讓藝術家和參與者,在一開始有什麼都不知道的緊張和不自在。然後在互動中,開始摸索,慢慢的找到共同語言和連結,就是以不設限的方式讓一切自然的發展。

比如說,我們參訪的合唱團老師Richel,當初主辦人員跟她說需要一個唱歌的課程而已,結果進行了8堂課後,長輩表達持續參加的意願,所以就變成了一年50次的課程。

另外,醫院的中風病人,藝術家讓她用好的那隻手與其他人有互動,繼續去做喜歡的針線活動。或者,詩人和病患在醫院裡,連同出院後到家中引導做詩歌的創作。在以上的過程中,主辦單位了解當病人身體狀況發生改變後,原本的藝術連結可能會中斷。但他們希望在這些關鍵的時刻,可以讓這些『藝術的元素』進入,串起這些病患持續和社群的連結。

「圓滿實現藝術是一間社會企業,透過多方的合作,創造多元的「與我相遇」系列。另外還有與我行動、與我參訪等,有興趣的朋友請上網參考。

Meet Me at The Albany


霸菱基金會 Baring Foundation 的藝術贊助

越來越多的重大研究指出,創造力對身心健康及福祉都有幫助。這些益處對精神健康、健康創新,以及對失智症患者的正面影響都有獲得證實。聯合國公認「創意發想」及「文化參與」都是生而為人的基本人權。

霸菱基金會秉持這樣的理念,每年平均以100萬美金贊助各種不同的藝術活動,來豐富長者的生活。該基金會現在屬於安泰集團,2010年開始關注高齡者,因為70歲以後的長者藝術參與快速下降,主要是身心都開始惡化,尤其失智、精神疾病或在護理之家的長者。他們展現創意不應該受限於年齡、性別、種族和教育程度,其中「高齡喝采(Celebrating Age)」這個計畫是和英國文化局一起合作,贊助「圓滿實現藝術來執行的。透過視覺藝術家和長者所創作的詩歌等作品,共同產出另一種成果,然後對外展出,讓一般大眾也可以看到創作的果實。

左圖: 霸菱基金會所在的大樓;右圖: 霸菱基金會的藝術陳列(照片由 陳淑芬拍攝)

目前從基金會贊助的項目中,分享三個比較大型的計畫

  1. 扶手椅畫廊(Armchair gallery):從2014年起開始提供照護機構中無法外出的住民,其中也包括失智者,可以讓工作人員協助從iPad或手機的App中觀賞英國5個博物館內的藝術、畫作和雕塑作品。有住民就回應說:「我記起一些過去曾在中部的Chatsworth House看過的藝術作品,這個計畫喚起了很美好的回憶。」
  2. cARTrefu這幾個字代表住在Welsh,是一個四年的計劃。2015–2017年邀請16位專業藝術家,每人八個禮拜依照專長,為威爾斯地區照顧機構的長者,進行表演藝術、視覺藝術、文字、和音樂四個領域的分享。2017年起,新的12名藝術家團隊,在每一個照顧機構停留12周。嘗試將照顧工作人員和住民,一起在藝術家的帶領下,有更多新的藝術創作突破,增進每一個人的自信和分享。同時也有Bangor大學的團隊進行評估,發現這個計劃對於長者、工作人員和失智者,因為發揮創意,而增加了自我肯定,並帶來幸福感。住民回饋說:「我的心就像這些花朵盛開著。」;藝術家說:「老人家剛進來的時候臉臭臭的,結束的時候紅光滿面充滿喜悅,眼光也閃閃發亮。」;工作人員說:「我已經學習到如何和別人分享我的喜悅,而且也知道怎麼樣去帶領一個活動。」
  3. 北愛爾蘭藝術協會:這個計劃主要是針對長者每天所需面臨的問題,包括:貧窮、孤獨、寂寞和社會孤立等,希望透過創意來改善高齡者的健康和幸福。以下舉三個實際案例:(1)在北愛爾蘭首都貝爾法斯特的一個倉庫,讓長者從廢棄的物品中獲得靈感,結合社區和志工團體,一起創作,找回50年代的記憶。(2)「公車開了」戲劇表演:公開徵求獨居、住在庇護所、行動不變或者是健康有問題的長者參加戲劇表演,而且還邀請初中學生一起做跨世代的演出。目前30位長者中,大部分都沒有表演經驗。不過經過專家的指導後,都有了傑出的表現。現在他們也開始在社區中心、日間照顧中心或護理之家巡迴演出。一位參與者說:「不論在舞台上和台下,都碰到很棒的人,讓我變得非常熱衷持續下去…這些比吃藥更有效。」(3)沒有底片的攝影:是由年長者去捕捉高齡者的身影,這樣更能打破刻板印象突顯他們生活的多樣貌和豐富性。作品曾在2015年的國際老人節展出,後來,也在北愛爾蘭巡迴展覽。
左圖: 扶手椅畫廊Armchair gallery;右圖:藝術家帶領長者作畫(照片翻拍自網路)

除此之外,基金會近年來也支持了一些華人高齡藝術參與的計劃,透過劇院或博物館活動促進長者社交及活動能力,預防獨居長者因孤獨而造成的生理及心理問題,以減少社會及醫療成本。

霸菱基金會的主管曾於今年2月來台參訪,稱讚弘道老人基金會在不老夢想藝術推展上有非常棒的成效。


結語

藝術治療(Art Therapy)是透過各種不同的活動方式及媒材,在創作過程中經由專業的協助,針對個案認知、感覺、動覺與情感等系統能力的提升。藝術創作可以有效協助個案表達情緒及緩和其情感上的衝突,提高當事人對事物的洞察力或是情緒淨化的效果,在實務操作中即使只是簡單的剪紙、繪畫、塗鴉、黏土、雕塑等都能有效促進許多大小肌肉的控制能力、手眼的協調、視覺和觸覺等多面向的整合,並在創作過程中透過社會參與及連結,有效的延緩老化、促進健康。

藝術是天賦人權,意義上應該是展現創意。藝術活動的評估不應該去強調效益,而是注重參與者的意見、感受和經驗,及被同儕的認可。另外,在不同藝術項目中嘗試和取得平衡很重要,比如說在推展戲劇或流行音樂的同時,也不要忽略了交響樂。

另外,在社區中推展「失智友善的藝術」,需要讓個案有更多的選擇性和放鬆自在的參與。也可以擴及其他疾病如自閉症等,在硬體如燈光或環境上做更有效的對應。任何活動的基本理念是讓參與者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願意進行的程度、時間以及次數,而不需要先設定障別和入門能力。

安排長者們一起看場電影、唱一首歌、演一齣戲、畫一幅畫或跳一支舞,都可以是生活和社區中垂手可得的療癒工具。台灣未來如果有更多專業藝術組織的參與及共創,將可以有效減少社區長者的孤獨,並協助他們重新走入創作的快樂空間,健康喜悅的在地老化。


延伸閱讀:

  1. 英國的照護核心:快樂和有尊嚴的活著
  2. From Aging to Living Well 從「老化」到「好好活著」的啟示––面對高齡化,為何要以英國為師

回首頁,看更多!

延伸閱讀

成為銀享之友,掌握高齡創新趨勢

歡迎訂閱銀享全球電子報,我們定期分享第一手全球趨勢,國內外創新推動及活動資訊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