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社福角色:日本佛子園如何替社區注入活力

分享這篇文章

地方創生的重要元素來自於居民的互動連結

文 | 銀享全球陳子雲

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熱愛大自然的退休人士、身兼多職的單親家長、老老照顧的高齡長輩、開小吃攤的新住民、照顧獨居長輩的外籍看護……

上述這些人生於不同年代、擁有迥異的成長脈絡、並處於各自的人生階段;但其實,他們很有可能是生活在同一個社區裡的住民。社區作為承載你我生活的場域,你可曾觀察過周圍居民的樣貌,又,哪些是大家想要的生活樣式?

Photo by Galen Crout on Unsplash

廣納各方聲音,共同打造適合住民本體的生活模式

二戰後日本的社會福利是以專門化的樣態進行發展,也就是說,失去父母的孩童會統一住在兒童機構、因戰爭受傷的人會居住在身障機構,他們彼此不相往來,更不會與社區居民有所互動。然而隨著社會演變,日本在三十年前逐漸走向居家型服務,社福機構和社區間才起了不一樣的關係變化。

日本社福組織佛子園最早以身障朋友作為服務對象,在整體社會發展脈絡轉變下調整策略,打破機構式管理朝社區共融方向經營。在構築共生型社區的過程中,最關鍵的問題在於:如何讓機構與社區的人能夠彼此往來? 該建立起什麼樣的「誘因」觸發大家進行交流?

佛子園透過兩年的時間和大家進行對話,廣納並聽取多元聲音,最初從一間廢廟進行整頓,日後設立餐廳、休閒娛樂場域、各種福利服務、以及根深在日本文化中老少咸宜的溫泉設施;而溫泉的配置,更是成功吸引居民願意踏入機構的關鍵因素。

平等且雙向的人際互動,提供身障者多元的工作輔導

在佛子園的核心精神中,十分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連結,生活在社區裡的老人、小孩、身障者更被視為是社區動能的來源之一;在這裡,鮮少會去區分誰是照顧者、誰是被照顧者,而是透過雙向的交流溝通,讓彼此更有活力。

對於身障者而言,有別於傳統型的庇護工場,往往過於強調「替」身障者建立專屬的工作環境;在這裡的身障者擁有自行選擇工作的權力,且能夠直接服務來消費的顧客,與之建立面對面的互動。他們不用因為身體的限制而受到「特別」對待,他們是工作夥伴、是社區的一份子。

「因為有不同年齡族群的存在、才能提供如此多元的服務;

因為有各形各色的據點、才能提供如此多元的就業環境;

因為能跟不同年齡族群互動、大家的生活才會這麼開心。」 ~佛子園專務理事 村岡裕先生

注重人與人的連結,成為地方創生很重要且穩固的基石

不管你的身份、能力、興趣偏好為何,在佛子園,大家都是注入社區活力很重要的因子;也因為重視每一個人的獨特性,佛子園創造多元的場域及活動,讓這些「誘因」串聯大家彼此往來。擁有成功帶動居民自主以及活力的經驗後,更讓佛子園與地方政府、青年海外協力協會JOCA聯手合作,將「大雜燴社區」理念推行到全日本,翻轉社福組織只能侷限於服務弱勢族群的觀念,成為帶動地方創生的領航者。

反觀台灣,隨著超高齡社會即將來臨,近幾年各界積極地推動地方創生,希望透過人口回流帶動社區活力,且多從產業、科技、經費等面向著手。但在創造「生計」的同時,有沒有可能也看見人的價值與連結,創點「生活」,讓社區永續地發展下去。

若您想進一步認識佛子園、或是想替自己的社區做點什麼,歡迎您報名不只共生,更要生涯活躍|日本共生社區線上講堂。此講座除了包含80分鐘的內容分享,更將於11/20(五)與佛子園專務理事村岡裕先生有線上交流的機會,名額有限,請盡早把握!

↓↓講座報名連結請點此 ↓↓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009061448399742259800


作者簡介

陳子雲 | 銀享全球專案助理。求學時曾至美國、法國念書,畢業後跑到柬埔寨工廠工作,最終被台灣的軟實力深深吸引決定回到寶島。進到銀享工作後每天都在學習跟人事物建立深度的連結,也嘗試從每個人的生命脈絡去理解事情。喜歡看攝影展、喜歡探究根源、全台灣最喜歡的地方是埔里。

延伸閱讀

成為銀享之友,掌握高齡創新趨勢

歡迎訂閱銀享全球電子報,我們定期分享第一手全球趨勢,國內外創新推動及活動資訊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