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新經濟大爆發-你所不知道的千億需求商機

分享這篇文章

系列一:長壽新經濟大爆發-你所不知道的千億需求商機

過去200年間,人類壽命穩定成長,全球即將進入盛大的長壽時代。龐大的熟齡族群不輕言退休,還想將百歲人生活得精彩又踏實;也或是退休後的20–30年的人生需要重新規劃與更多元的安排?這前所未有的時代帶來的無窮的機會與商機,《康健雜誌》特別與社會銀享全球合作,推出「銀新時代 長壽經濟大浪潮」專題,一起探索長壽人生下的產業新商機、照顧新價值和人才新機會!

文|康健雜誌 宛家禾

Photo by Kevin Grieve on Unsplash

熟齡族群將成人口主流,掌握經濟

聯合國統計,全球65歲以上人口不斷攀升,0–14歲人數自1966年後卻一路下滑。日本在2000年發生人口結構逆轉的交叉點,65歲以上熟齡族群首次超過14歲以下孩童。

內政部數據顯示,台灣也在2016年來到同樣的交叉點,直至2018年5月,65歲以上人口升到333萬,0–14歲人口降至307萬,而國人也愈來愈長壽,平均餘命已超過80歲。以嬰兒潮為主,但下至50歲左右的熟齡者將在未來形成人口大軍。

論人口數,他們儼然成為主要族群;論經濟,則能賺敢花。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曾惠瑾指出,2016年45歲以上的所得佔比為60%,也就是社會上有六成的薪水是他們在賺。吸金能力強也捨得消費,45.65歲同年度家戶總消費金額高達台幣170萬元,家戶可支配所得超過台幣200萬元。

國外媒體如《哥倫比亞新聞網》、英國《每日電訊報》、《赫芬頓郵報》近年提出同一項論述,傳神勾勒出戰後世代樣貌:60歲是新40歲(sixties is the new forties),意即他們與年輕世代的差異沒有人們想像的大,反而是跟上一代的銀髮族大相逕庭。

在觀念與行為上,這些戰後世代的熟齡族群有這些傾向:

一、願意為產品、服務花錢

相較於歷經動盪的父母省吃儉用,戰後嬰兒出生於承平時期,經濟狀態相對穩定。曾惠瑾表示,他們上年紀後,也傾向「付出更高的單價,買更好的產品,大賣場買一送一的促銷方式,對他們不大有吸引力」。她引用國際消費品業高峰會(Global Consumer Forum)2012年的調查指出,熟齡消費者每5人就有1人表示對促銷沒興趣,對特價品存疑者更超過四成。

國內情況相仿,熟齡者不但是有機食品店的消費主力,更願意投資在自己身上,比方加入健身房,World Gym 60歲以上會員已接近2萬名,45歲以上也有三成。

二、樂於學習,擁抱科技

知名研調機構Pew Research的報告指出,美國50.64歲以上民眾接納科技的速度飛快,2000年使用網路的人不到一半,2015年使用率已超過八成,數位能力無異於年輕人。

三、不希望被貼上老的標籤

相對於常將「老了」掛嘴邊的父母輩,戰後世代不喜歡老。曾惠瑾說,國外一家知名食品廠曾想進攻熟齡市場,在產品印上老人頭像,營造銀髮專屬形象,結果銷量慘淡超出預期。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王素梅說:「熟齡食品市場需要細膩的行銷手法,他們不會對號入座,如果設銀髮食品專區,也不會想走過去。」

四、精於理財

當老爸媽將錢藏衣櫃,頂多存郵局時,戰後熟齡者擅理財,尤其在養老年金節節被砍的今日,無論尚未退休或已經退休,都在為長壽的未來積極盤算。所有理財工具中,風險比基金、股票低的保險很受此一族群青睞。

事實上,這一代熟齡者像年輕時的自己一樣,過著既有的生活:原本開車的繼續開車;向來接受速食的也不會排斥調理包;運動的繼續上健身房,而且繼續積極管理錢財。

愛健身、愛便利、愛趴趴走,又有錢懂規劃,史上的銀髮族從來沒有這麼年輕過。

文章提供:康健雜誌


亞太各國人口高齡化的勢頭發展迅猛,如何發掘中高齡者的潛力和轉化他們的價值,成了各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課題。想進一步探討台灣中高人力再應用?

【活動推薦一】2025長壽經濟大浪潮,高齡國際趨勢論壇 新產品x新服務x新科技x新人才

【活動推薦二】銀浪新創力國際週 — 銀 新時代

2018年,邁入第五年的「銀浪新創力國際週」,整整三日的精彩系列活動!

以「銀 新時代」為題,引入國際經驗、挖掘在地積累,帶你從「轉化服務價值」及「轉動人才活水」兩個子議題,看見高齡社會新時代的關鍵解答!

購票請上:https://www.accupass.com/go/2018aiw

回首頁,看更多!

延伸閱讀

成為銀享之友,掌握高齡創新趨勢

歡迎訂閱銀享全球電子報,我們定期分享第一手全球趨勢,國內外創新推動及活動資訊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