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回家、想再回學校工作,可以嗎?」復能助臥床個案重拾自立生活動力

分享這篇文章

遠離臥床,找回生活希望

文|黃文馨

「醫生說她的狀況去機構比較好」、「我在醫院顧她快一個月,我也顧到累了!」74歲的老媽媽對長照A個案管理員陳如珊這樣說,面對即將出院的女兒(陳姐),即便有心,她也無力繼續照顧下去。

46歲的陳姐,原本在學校擔任行政工作,因本身多重疾病史(長期洗腎、紅斑性狼瘡、高血壓、白內障等),所以在一次發燒感冒時,嚴重導致敗血性休克送進加護病房,經過一個月的治療雖恢復意識,但也成為全臥床狀態,出院前身上也有7–8個2級以上的壓瘡傷口。

出院前身上仍有有多處褥瘡傷口需要持續護理照顧。(照片已做變色處理)(照片由陳如珊提供)

想回家的陳姐,察覺家人都反對她回家的安排;疲累的老媽媽,在醫生的建議與自我身心的疲憊中,掙扎著做不出送機構還是回家的決定…

掌握服務對象的狀態,幫助照顧者與服務對象看見希望

因為台中市衛生局推動的「陪出院計畫」,當時擔任長照A單位個管員的如珊有機會接觸到陳姐與其母親,在察覺雙方的心情下,經評估及了解陳姐的期待後,如珊自願擔任起橋樑向老媽媽說明與溝通,更具體的為陳姐設定9個月復能計畫「以返回學校工作為目標」。

復能過程是持續的了解陳姐的想法,設定階段目標,從訓練自行上下一二樓,自己洗澡;到接續外出訓練,包括自行步行、訓練上下公車、搭公車,還有手部精細動作,一步步為返回職場做預備。

最後不僅讓陳姐返家,也在完整評估並善用復能計畫下,讓陳姐在返家7個半月後,不但又重新返回原職場工作,還在爸爸的陪伴下,出國自助旅行了2個月!

透過陪出院計畫,經由跨專業團隊的協助,讓原本重度臥床的陳姊在復能訓練下,現已能自主行走。(照片由陳如珊提供)

透過陳姊與陳媽媽的經歷可以理解到,面對生病導致臥床的家人(個案),身為照顧者的家屬,所需面對的不單只是照顧體力上的考驗,還有面對未來不知所措的心理壓力,同時,被照顧者面對生活的劇變,也需要重新找回對生活的動力。

而「復能」所強調的就是期望透過專業團隊量身制定復能計畫,挖掘服務對象心中的期盼,一步步的引導、訓練其恢復過往的自主能力,這樣一來不但有機會重拾過往的生活,也減輕照顧者心理及體力上的負荷與壓力,幫助雙方都能再次享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您本身也是家庭照顧者嗎?想進一步了解如何透過復能,幫助家人遠離臥床,並重拾自立生活的能力嗎?

2019/12/19專為家庭照顧者規劃的免費專屬講座活動「最佳的照顧,就是不用照顧!-掌握關鍵知能,遠離臥床」

名額有限,歡迎點此連結立即前往報名:https://slg.pse.is/NBP7W

延伸閱讀

成為銀享之友,掌握高齡創新趨勢

歡迎訂閱銀享全球電子報,我們定期分享第一手全球趨勢,國內外創新推動及活動資訊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