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讓設計突破年齡的差距!

分享這篇文章

「跨代共創工作坊」參與者心得

文|洪珮淳

「這個世界從來沒有像此時此刻,有多重世代共存。高齡化確實帶來挑戰,但也給予我們更多時間與絕佳機會,和不同世代一起建構我們理想的社會。」史丹福長壽中心創辦人Laura L. Carstensen教授説。

“設計·跨代·影響力(Contributing at Every Age: Designing for Intergenerational Impact)”是2018史丹福銀髮設計競賽的主題,更是向所有世代提出挑戰!當多重世代共存變成常態,年齡不再成為分界,跨世代如何合作帶來更大的社會影響力?

銀享全球透過小型工作坊,連結年齡差距超過30年的學員,讓大家從實地演練和跨世代討論中,找到高齡社會的全新想像!

珮淳為圖中笑的最開心的女孩。(照片/銀享全球提供)

何謂設計?

這次工作坊,我非常喜歡內容講述中,帶給我們更多對「設計」本質的思考;設計是一連串的try & error,如果最後產出的這個產物,不夠符合市場願意量產的經濟需求,還會在最後一關擱淺,會有些遺憾。

所幸設計之所以迷人,是因為它讓人「重新對一件事賦予新的意義」,透過不斷的激盪,去得到新的方案,所以創新和有趣的點子都是點燃問題背後solution的火苗,它帶領人們用有活力和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看見的問題。

透過混齡交流聽見不同世代的聲音

在小組討論的過程裡,我淺嚐到了混齡設計的火花,三位50+的哥哥姐姐,工作的實務經驗和人生歷練都比我們另外三位初出社會的研究生來得豐富許多,我能提供的是一些比較有趣的點子:像是『從斷捨離的居家環境整理出第三人生,透過不同年齡的配對去展開不想面對和整理的居家環境,這個整理過程中帶進的可以是陪伴;可以是不同世代生命故事的交流,也從「斷捨離」的這個行為去釐清自己的人生要的到底是什麼的精神層次⋯』,這個點子也幸運的得到組員的認同,再去把它畫成四格漫畫,雖然整併故事的過程有些手忙腳亂,但這仍是一個很有趣的體驗,可以在混齡的交流裡,聽到不同世代對這個提案的建議和交流。

雖然是初淺的整併,但是我從三位50+哥哥姐姐的身上學到的是他們自己專業領域上的實踐力以及增加自己在他們不同專業領域上的看見,是這次工作坊後得到的珍貴附加價值!

跨代共創工作坊,珮淳的小組討論情形。(照片/銀享全球提供)

翻轉社會印象,需從你我做起

設計之所以難,是因為它可能不僅是個實體;是個制度;是個團體的運作機制,我們在思考這些東西的背後,文化和社會的刻板印象會是個阻力,例如日本葵照護這個成功的社區型照護典範裡,機構內小規模多機能和自立支援,強調長輩從被服侍的被動角色翻轉為自己做得到的主動角色,在華人的文化裡面,常會為長者樹立這種要被服侍,才是家庭裡孝順的表現,但是這也無形中剝奪了長輩身體活動和大腦認知功能執行的機會,某個程度間接的削弱高齡者的生命歷程中去統整「生命意義感」的機會

另外,社會對老人的印象也常是衰弱和疾病,當社會對「老人」兩個字存在著某些負面框架時,社會就容易不夠友善的營造活躍老化的環境,但是如果我們能打破這樣既定的印象,去相信高齡者是有機會繼續在他們「第三人生」的生命舞台繼續發光時,台灣社會才能有機會共榮

台灣承載了太多人口結構面背後的問題,需要新世代的年輕人去正視這個問題,設計和創新將會是一帖良藥;同時我們也會在高齡者身上,洞察到未來的我們,所以就像銀享全球Deborah介紹的高齡設計師説:『Design with us, not for us.』因為我們都在同一個社會的時間洪流裡共同推進,去解決現在面臨的問題也是儲備了未來我們會面臨的問題的能力,而混齡設計正是共同面對和解決問題的有效路徑。

設計,其實有無限種可能

這次的參與,帶給我更多對設計的想像和得到影片中故事啟發;很喜歡結尾的時候,播放給我們看的soft bank的廣告:創意廣告拉近家人距離帶來無限感動,非常有感觸,因為所有設計的初心,都是回到貼近人心的觀察;藉由觀察時的同理心,淬煉出洞察的光,最後必須透過勇於實踐,才能成功。

當然其中團隊、公司集體和科技的力量都是很關鍵的因素;觀看時我很驚訝的是,我們常常想要讓高齡者接觸新科技,甚至有一個說法是新世代的文盲不是看不懂字,而是不學習新事物,但在這個範疇下,難道不會使用新科技的長輩就註定過得枯燥無趣了嗎?那畢竟不是他們世代的產物,我們要不斷的去問我們要的到底是什麼?問題的核心在哪裡?至終答案就有機會更清楚的浮現。

我也把影片最後,打入我心裏的這句台詞紀錄在筆記本:「只要不斷想像、創意就能誕生;只要不斷有想法、就會一直進化」,所以不要輕看自己的想法,也不要輕看社會裡的每一個人,因為我們都是黑夜裡的一顆小星星,當我們一起發光時,就能讓寂寥的夜,閃爍著溫暖的力量,在世代裡繼續前進。

(照片/銀享全球提供)

作者簡介:
洪珮淳 銀享全球跨代共創工作坊參與者
獅子座女孩,但沒有獅子的霸氣,個性浪漫容易受感動。研究所論文題目探討老人的幸福感。從小三代同堂、外婆有阿茲海默症,對於老人有著更深刻和細膩的親情羈絆。「老人孩子性」,希望世代的老人和年輕人都可以回轉像嬰孩,一同探索世界的美好。


延伸閱讀:

  1. 你的年齡不是你的年齡!-打破年齡限制,「跨代共創工作坊」一線觀察紀錄
  2. 跨代力量,超乎你的想像!「跨代共創工作坊」參與者心得

歡迎你,一起加入這個跨代共創的行列。
2018年的史丹福銀髮設計競賽亞洲區大賽將是你最棒的舞台!

史丹福銀髮設計競賽亞洲區大賽即日起至2018/9/17熱烈徵件中

►► 簡章與報名資料下載 (2018/09/17徵件截止)

►► 線上報名表格

註:此線上表格非正式報名表,有興趣投件之團隊可先行填寫,以利互動,並於2018/9/17前完成所有報名資料的繳交。

若有任何關於跨代共創設計、史丹福銀髮設計競賽的相關問題,歡迎聯繫銀享全球,0906–170209。


回首頁,看更多!

延伸閱讀

成為銀享之友,掌握高齡創新趨勢

歡迎訂閱銀享全球電子報,我們定期分享第一手全球趨勢,國內外創新推動及活動資訊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