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幸福感」驅動自立的銀髮設計

分享這篇文章

銀享小聚側寫 — 來自荷蘭、英國的最新創意

文|銀享全球活動志工 何宜臻;編輯|銀享全球 蔡欣潔

荷蘭Habion高齡住宅開放年輕世代與寵物住進來,圖為青銀融洽共居的實景 (照片由Habion提供)

人到晚年,什麼是幸福?

長壽世代來臨,現代老化方式與前面世代大不相同,此時我們更要細究銀髮服務的價值核心,重新檢視服務設計是否與時俱進,甚至具有驅動服務使用者自主自立的動機,這樣的結果不論是幫助長輩的幸福感提升,或是降低照護醫療資源成本都是關鍵。

本次銀享小聚聚焦「幸福感」生成的原因,有荷蘭最具創新行動力的高齡住宅經營者現身開講;英國用幸福感推動社區整合計畫及用藝術、舞蹈、音樂推動極具創意的日常生活支援方法;以及甫自矽谷參訪回國的銀髮創新案例心得分享!

荷蘭社會住宅新模式:我們希望老了之後不再需要搬家

Habion 社會住宅法人總經理 Peter 從荷蘭運作了長達半世紀以來的養老金制度講起,荷蘭人支付的所得稅,再加上逐工作年齡提升的退休金提撥率,讓他們在退休後能在社會住宅裡安享晚年,也因此在荷蘭 1700 萬戶房中有 750 萬戶都是由社會住宅法人擁有。

荷蘭最具創新行動力的高齡住宅經營者 Mr. Peter Boerenfijn — Habion 社會住宅法人董事總經理分享荷蘭經驗。 (銀享全球王若馨攝)

長期以來荷蘭的社會住宅法人仰賴政府的養老金經費來提供服務,然而在 2008 金融海嘯後政府刪減了給社會住宅的經費補助,同時還面臨建築老舊需要翻新、高齡人口增加住宅空間不足等問題,Habion 在翻修老舊的建築前想到了讓住在社會住宅裡的銀髮長輩們參與住宅設計 ,當長輩被問及三個問題:「想要怎麼變老?」、「還有什麼需求未被滿足?」、「有什麼事情是自己能夠做到的?」…他們的回答為 Habion 的社會住宅帶來了全新想法。

Habion的長輩不希望晚年隨身體機能退化,還要搬三次家(圖片由Habion提供)

長輩們希望「像是住在自己家裡、而不是療養機構」、「不想與社會脫節,想要參與一般的社會活動」、「想要看見有活力的年輕人,不只是和自己一樣的老年人一起生活」,最重要的是「我不想搬三次家!」。Peter 用一張手繪圖清楚地講解了住在社會住宅的長輩們最擔心的問題,當社會住宅裡的長輩們健康狀況變差時,會從住所搬至照護機構,若惡化至無法自理起居時遷至護理機構,而在危急生命時再被送往醫院,長輩們在晚年會面連不斷搬遷至陌生環境的窘境。

Flexible Housing & Care (銀享全球蔡欣潔攝)

聽見長輩們的想法後,Habion 創造出了一棟全新概念的社會住宅,稱之為 “Flexible Housing & Care” ,除了將圖書館、廚房、餐廳、美髮店、木工工作室等空間規劃至建築中,Habion 讓每個房間都可以透過空間改造來適應不同健康照護需求的長輩,當長輩的健康狀況出現問題,兩小時內便能將原本居住的地方改造成適合居住的環境,不需要搬遷又能確保長輩安全;在急需照護的情況下,長輩只需移動至有照護服務的樓層,不需要重新適應新環境。

除了彈性的照護設計外,Habion 的空間也讓銀髮長輩們可以一展長才,你可以看到他們在廚房一起料理晚餐、或是開課教大家烘焙蘋果派,有特殊技能的木工爺爺幫助美髮店的小哥建造他的工作室,近期甚至還有人參與了電視劇和劇場演出。這精采的晚年生活或許跟 Habion 積極號召年輕人來此與長輩們共居有關,即使是嚴寒的天氣裡,長輩還是會和年輕人一起出門看球賽,年輕人的加入不只降低了 Habion 的照護成本,也為長輩們的生活注入活力、願意嘗試自己一人不敢去做的事。

Peter 也分享了徵召年輕人入住時發現的有趣現象,早期 Habion 用低廉的租金吸引人入住,卻發現來的人只是為了便宜租金而來、照顧意願不高,他們反其道而行,將租金恢復原價、並要求入住動機說明以獲得入住機會後,找到的恰好就是他們希望找來的、願意和長輩互動的年輕人,也再次驗證了當人的行為受到「內在動機」諸如價值、奉獻精神驅動時,其參與事務的動力會比受到「外在動機」諸如金錢、實質酬賞等來得長久。

(以上照片皆由Habion提供)

英國照護新觀點:為你打造專屬的老年生活

銀享全球的執行長蔡昕伶分享英國案例 (銀享全球王若馨攝)

銀享全球的執行長蔡昕伶接著分享英國長者服務組織 AgeUK 獨特的理念和運作方式,AgeUK 鼓勵長者們維持不需被照護的獨立生活,透過一對一志工為各個長者的狀況提供飲食、健康、理財、旅行等建議,讓長者們即使身體老化,仍能享受人生、在生活中得到快樂和幸福感(well-being)。

另一個組織 Meet Me at the Albany 則舉辦工作坊或讓長者們和藝術家一起學習、創作,許多人因此開始繪畫、寫詩、攝影,除此之外,長者們在這邊能認識新朋友、拓展社交圈,在創作的過程中也能找到心靈的新寄託,最棒的是,參與的藝術家還能從中找到創作靈感,做出不同與以往的作品。

圖為 Dementia Adventure 帶領失智症者與家屬一起體驗航海。(照片取自Dementia Adventure官網)

Dementia Adventure 的目標是為失智症者與家屬帶來輕鬆假期,為了照顧失智症者,家屬們很難像一般人一樣自在旅行,當想像自己在陌生的環境下還需要分神注意長者動向,大部分的家屬都不敢奢望帶著長者去旅行,更遑論在大自然裡展開冒險。 Dementia Adventure 提供小團體式、多位工作人員共遊的旅行方案,帶領失智症家庭上山(健行)下海(航海),工作人員會分擔家屬的照護工作,讓他們能放個小假、體驗難得的假期,在旅行時,不同家庭也能分享照護心得、彼此互助,對辛苦的照顧者來說,沒什麼比「好好休息」更值得期待了!

英國的三個組織行動都呼應了荷蘭 Habion 的觀點,當長者們不因年齡限制而對活動卻步,便能越維持越長的獨立生活,也同時可擁有更高的幸福感,並降低社會需投注的照護成本。

矽谷安老新模式:比起千金買屋,更想以萬金買鄰

第三場由銀享全球共同創辦人楊寧茵分享今年四月參訪矽谷的觀察,相較於英國、荷蘭屬於社會福利高度發展的國家,美國是個超級資本主義國家,並未強制繳納退休年金,大多數的長照機構與服務需要自費且價格高昂,因此國民需更積極地規劃退休生活。

在高收入的矽谷區,史丹福大學所在地帕拉圖市(Palo Alto),退休族的選項可能是搬遷至新型態的「連續性照護退休社區」(Continuing-Care Retirement Communities, CCRCs)––墨道居(Moldaw Residences)。

社區內除了銀髮住宅外,還有全方位的健康中心、游泳池的大型運動中心、藝術中心、表演中心、幼稚園,以及貼心的住民參與計劃、交通接駁服務…等各類型社區機能規劃。上述服務通通自費,貴得不得了,但這個社區讓我們看到老人不是只想跟老人住一起,而是強調混齡共同生活,此外,墨道居有一個特別的規定:「每位居民都需貢獻自己的能力來幫助彼此」,例如擅長花卉的 LOURDES FONG 傳授鄰居如何種出美麗的庭院、JOHN BARKER 有豐富的越野腳踏車和露營經驗可以分享,鼓勵每位居民有助人與奉獻的使命感。整體規劃下,「混齡」與「整合」的精神,不論是有錢或沒錢的安老社區規劃,都很值得借鏡。

墨道居裡,擅長花卉的 LOURDES FONG 傳授鄰居如何種出美麗的庭院。 (照片取自墨道居官網)

相同的「互助」概念也可見於 San Francisco Village ,這是美國近年風行的「虛擬退休社區 — 村落運動(Village Movement)」,目前全美已有近200個虛擬村落由社區人士自主發起,會員不一定生活在同一個社區裡,但只要同屬一個村落會員,鼓勵會員們一起做些什麼事,進而成為生活上互相支持陪伴的朋友。據楊寧茵所述,有位來自台灣的太太長期定區美國東岸,退休後移居西岸,離開原有生活圈很是寂寞,但是在參與 San Francisco Village 教其他太太們中式料理後,因此開展新的交友圈,交到許多年齡相仿的好朋友。

相較於墨道居透過高額收費維持營運,Village 多數是靠志工及捐款來運作,少數像 San Francisco Village 因為成功說服政府將這樣的村落運動視為預防照顧的前哨站,拿到舊金山市政府的補助,也因此有較充足的資源來做更多的事,甚至串連整個加州來擴大村落運動(Village Movement)的規模,儘管是提供相對低廉平價的服務,但此運動帶來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虛擬退休社區 San Francisco Village 的各小區生活圈。(銀享全球蔡欣潔攝)

談到長照的居住,在美國房價很貴,蓋一間安養中心給長輩住其實划不來,照護機構能否與時俱進又因地制宜呢?

安樂居(On Lok)的模式就此應運而生!該模式想辦法讓長輩儘可能的住在家裡,白天透過接送將長輩帶到整合照顧中心,可享有看醫生、做復健、與朋友們一同用餐…待一天活動結束後再由 on Lok 的接駁車帶回自己住處。On Lok 的 PACE (Program for All-inclusive Care for the Elderly) 計畫以論人計酬制,模式在提供整合照顧和有效結合醫療和社福資源上,提供了絕佳示範,為長輩提供整合式的照顧,此服務為美國政府認可且推廣,現已推行至全美 30 多州,超過 100 個組織響應採用。

舊金山灣區人口與文化多元,也反應在 On Lok 安樂居的參與者上,從接駁巴士的外觀多語言設計可以看出。(銀享全球楊寧茵攝)

在短短的三小時內聽見三個國家的經驗分享,讓我們對於台灣未來的晚年開始有了不一樣的想像。銀享小聚的參與者來自各個領域,包含醫護人員、長照機構負責人、建築師、壽險業、學生…等,感受得出大家對各國的高齡居住議題極感興趣。台灣的高齡居住議題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現在開始還不嫌晚。

回到台灣,我們適合什麼樣的長照模式?

在觀摩過其他國家的經驗後,筆者認為地狹人稠的台灣得力於交通方便,很適合朝 On Lok 模式發展,然而不應只著重於因健康狀況需要就診的長者族群,更應鼓勵還健康的退休長者們維持社交活動、發展第三人生,想起筆者的外公經常在廟口的榕樹下和街坊鄰居泡茶聊天,可以想像在現代版的「榕樹下」不只可以泡茶,也可能是 LINE 或攝影教學、瑜珈和健身課程、諮商團體等… 期待這篇文字記錄能讓關心台灣長照議題的你也開始想像自己的退休生活,不再覺得老化等同孤單或失能。

若你有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在下方留言,或關注銀享全球粉絲頁,下一場銀享小聚找個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聊吧!

點我看活動照片錦集

推薦閱讀:住圖書館也行!翻轉「養老」形象 荷蘭高齡住宅有夠潮


作者簡介:何宜臻,自開始工作第三年後便開始規劃退休生活的科技圈微資女,目標是讓自己無論是富是窮都能老有所成、老有所終。


銀享全球2020年獨家推出,海外經驗線上訪談影片!歡迎於7/5(日)前填表取得完整影片!https://lihi3.com/3oW7f/blog1

「想要怎麼變老?」、「還有什麼麼需求未被滿足 ?」、「有什麼事情是自己能夠做到的?」這三個問題為荷蘭高齡住宅帶來全新的面貌。

哈比昂(Habion)為荷蘭住宅法人 (Housing Association)之一,住宅遍佈荷蘭120多個點,有超過13,000名高齡住戶。自2013年起,透過「轉型計畫(Transformation Project)」的推動,翻新老舊建築,打造符合新一代長者需求的住宅。

此次銀享全球首發線上專訪邀請到Habion的董事總經理Peter Boerenfijn先生。完整版影音內容包含:

• 疫情對個人生活及荷蘭社會的影響
• 哈比昂(Habion)介紹及轉型計畫的推動脈絡
• 哈比昂(Habion)於此次疫情間受到的衝擊
• 高齡住宅的未來發展趨勢
• 疫情帶來的重要學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歡迎你,一起加入銀享全球「線上共學團」!填寫表單獲得完整版哈比昂(Habion)訪談影片!https://lihi3.com/3oW7f/blog1

雖然2020年沒有海外參訪團,但我們嘗試線上化學習各國創新案例的可能,積累打造幸福高齡社會的養份。

我們將會在7/6當天email你完整版訪談影片。若有任何疑問歡迎聯繫

銀享全球王小姐
0906–170209|johsin@silverliningsglobal.com

回首頁,看更多!

延伸閱讀

成為銀享之友,掌握高齡創新趨勢

歡迎訂閱銀享全球電子報,我們定期分享第一手全球趨勢,國內外創新推動及活動資訊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