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感動到行動:第三人生的反思和預備

分享這篇文章

銀享全球日本關西研修團參與後心得

文|王慈彬(興南建設 董事長特助)

和長照產業尚未有任何關聯的我,這個月初參加了銀享全球舉辦的「日本關西研修團」,出發前的期待與旅程後的感動,讓我想紀錄一下這段過程與心得。

我今年53歲。記得我在50歲生日之後,就常常思考一個問題:「接下來的人生階段裡,我究竟想要過甚麼樣的生活?我的過去和現在,究竟能夠讓我創造出甚麼樣的老年生活?」。看到了這個研修團的資訊時,參訪地點裡的幾個關鍵詞,例如:葉子採集體驗、資源回收零浪費、世代共居公寓、社區共生、社區設計…等,好像敲到了我的心裡!這幾個關鍵詞似乎串起了我的過去與現在,我的大學時代是在日本完成學業,唸的是農業大學,而回台灣的工作經驗全部累積在建築與大樓。我正在思索的未來,是否能夠建立過去的學歷與工作的經歷之上呢?就這樣,帶著好奇與期待,踏上了這次的關西參訪。

上勝町

我們的第一站是德島縣的上勝町,這裡有個很有名的地方農業發展傳奇─「賣葉子」。這個傳奇的背後有個重要的靈魂人物─橫石知二先生,他為了解決地區的高齡問題與農業困境,努力摸索出「農家、彩株式會社與日本農業協同組合(JA)」的三方協力共賣葉子的商業模式。由於橫石先生看到了日本料理使用葉子裝飾擺盤的需求,也看到長輩的體力足以負荷採集葉子與包裝葉子的任務,因此結合了這兩者間的需求,開創了這套賣葉子的方法,他引導長輩自己製造產品(選樣、採集與包裝)、也教長輩使用電腦接訂單,自己則努力洽談日本各地買家、協助長輩送貨出貨,讓長輩有自己的收入與屬於自己的成就感。這次的參訪,不僅聽到橫石先生的理念分享,還實地體驗採收葉子、近距離觀察奶奶們整理葉子的工作場域及日本農業協農組合(JA)協助收貨出貨的情形。

從橫石先生的分享裡,感受到橫石先生落實這整個事業的脈絡中充滿著「發現價值、引起動機、帶動執行」的因子,甚至覺得橫石先生有著「可以看到價值的天分,並且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況下,堅持創造出價值的執行力」。此外,橫石先生也談到他目前正關心著這個地區的未來,正思考著如何讓年輕人進來延續這個村落的事業?從已在彩株式會社服務5年,今年27 歲的小林小姐與長輩的互動中,我們觀察到橫石先生已經開始將年輕人帶進村莊,希望藉由年輕世代的思維與現代的科技,讓地區與長輩持續充滿希望。我從參訪中看到長輩們熟練的操作與真心的笑容,深刻體會到以前家裡阿嬤說過的「要活就要動」的真諦,甚至從兩位年近八旬的老奶奶的對答如流與妙語如珠裡看到了生命力的美好。

與橫石先生合影

上勝町除了賣葉子之外,還有一個「零浪費中心」讓我記憶深刻!這個從空中俯瞰如同問號般的建築物裡藏著玲瑯滿目的回收物資,完全顛覆我對資源回收的印象,這裡看到的只有一個字─「美」,看不到資源回收的刻板印象的髒與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隱身在建築物背面的一大片綠地,空曠的草坪搭配著蔚藍的天空,展現出一種寧靜;而建築物本體的窗戶,聽說是利用不要的窗框重新搭配,大小不一卻呈現出順眼與秩序感;建築物裡面的地板也是採用不要的瓷器與玻璃拌合水泥而鋪設;燈具則是以不要的玻璃瓶來做設計;我們看到這些回收物資創造出是一個名為Guru Guru「ぐるぐる」的賣店,這個賣店裡的東西可以讓人任意帶走,但必須將帶走的東西過磅秤重、填上重量再帶走,紀錄重量的目的是為了讓回收中心知道有多少重量的物資被再次使用。

此外,從零浪費中心的簡報裡得知:德島縣是偏鄉,沒有人也沒有錢,大家在討論要如何讓這裡繁榮時,討論出一個重點,大家認為「人才育成很重要!要創造人才、才能營造社區」(ひとつくりはまちつくり),現在這裡的垃圾處理機制就是由民眾一點一滴討論出來的,先由居民提問、主導,再由縣政府出錢處理,逐漸發展出目前看到的回收機制,例如:牆壁上寫有「入」的部分代表每公斤的回收費用,寫著「出」的部分則代表要花多少處理費;此外回收品項的分類也是經過多次調整後達到目前穩定的45類,甚至有些回收項目為鼓勵居民分類細一點,回收站會發點數給居民,讓居民利用點數換取生活必需品,這個機制的推動就是希望做到「讓被認為負面的東西變成有新價值的用品」。從零浪費中心的參訪裡,我得到的啟發是「每個地方都有適合自己的機制,要從使用方的需求,也就是居民的需求來設計機制,居民能夠做得到,就能夠推動」。

HAPPY株式會社

我們的第二站在阪神地區,這裡的參訪有三個重點,一個是位於神戶的HAPPY株式會社、一個是大阪箕面市的北芝社區,另一個是近年來做過許多高齡社區設計的studio-L。

首先,我們抵達HAPPY株式會社的HAPPY公寓時,正逢他們要幫長輩辦慶生,我看到了一種好高能量的歡樂的氣氛,很像在日本綜藝節目裡才看得到的搞笑歡樂,但卻實際真的發生在我的眼前,那是種很特別的感受,有種HAPPY公司果然充滿快樂、有種名符其實的感覺!那個歡樂的氣氛來自於工作人員,這裡的每位工作人員看起來都很開心、都很有能量! HAPPY公寓的靈魂人物是首藤義敬先生,他說他興建這棟房子原本只是想給自己和家人居住,但是因為自己有個特殊的小孩,加上他看到身邊一些需要幫助的人,因此開啟了他經營「SHARE HOUSE」的念頭,他的SHARE HOUSE裡從出生到死亡的人都有,這裡辦慶生也辦告別式,他們除了照顧老人,也照顧懷孕的孕婦,也收容夫妻吵架負氣離家的人,也收容外國朋友或喝醉酒的醉漢…。

除了HAPPY公寓,首藤先生還利用廢棄鞋廠改建為一個攀岩空間,這裡主要是讓「沒辦法跟家裡說話的小孩」有地方說說話,讓這些小孩下課後有地方活動或停留。攀岩場角落裡我看到一群圍著圈坐在一起討論事情的年輕人,這群人是他們公寓的工作人員,每個人看起來都笑容滿面,樂在工作的樣子,這讓我又再次感受到這裡的工作人員的開心和幸福。有團員問:怎麼招募入住者?首藤先生說:這裡的入住者和工作人員,都不是特別招募,每個人都是被我們吸引而自己跑來問有沒有工作機會或可不可以進來居住。首藤先生還說:他不為政府工作,他只為自己關心的人工作,他只照顧他眼前看到的需要幫助的人,尤其要讓被社會漏接的人有地方可以停留。接下來,他仍舊會持續改建地方上的空屋,繼續創造可以幫忙老人、小孩、和身障朋友的空間。在這裡,我看到的是「首藤先生相信自己看到的社會需要、重視眼前的人的需要,然後把自己做大、讓別人願意靠近,利用自己的建築專業,加上自己的信念,堅定地從事著帶給人幸福的工作」。我感受到這裡的快樂,很真實。

後方為利用廢棄鞋廠改建為一個攀岩空間

北芝社區

在北芝社區NPO Livehood Development Network池谷啟介先生的簡報裡,我聽到是「一群外來的人,努力傾聽在地居民的聲音,找尋解決方案,協助改善這個因為歷史而存有被歧視的後遺症的地區」,池谷先生說:這裡的居民曾經絕大多數是社會上的弱勢,七十歲以上的人口有30%以上的文盲;政府也曾經為了改善這個情形而投入大量的社會福利資源;在各方面的努力下,這個地區的生活環境已經獲得許多改善和提升。

池谷啟介先生與大家簡介分享

池谷先生一群人一開始來到這個地方是為了替教授做現況調查,他們一戶戶查訪、從發現居民的問題開始,並藉由「共同煮飯、一起吃飯的過程」來發現大家煩惱,再共同找尋解決方案。例如:為了讓社區裡「想做些事情的年輕人」有事做,他們讓年輕人替獨居長輩打掃房子或換燈泡,然後讓這些年輕人可以換取點數、得到獎勵,甚至後來為了鼓勵願意做事情的孩子,池谷先生等向中央財務省申請了專屬於這個地區的貨幣,馬步(「まーぶ」),和企業一起規畫如何讓馬步可以實際流通,讓青少年真實體驗「付出即可獲得報酬」的過程;至於為什麼要特地申請這個地區貨幣而不直接使用日幣來做鼓勵,是因為要獲得馬步就必須為這個地區付出些甚麼,因此馬幣對這裡的孩子而言,是一種榮譽;另外,他們也發現時間很多的長輩們,可以將自身的經驗提供給這群想做些事情的孩子們,這會讓長輩有成就感,類似這樣青銀的世代結合,可以讓雙方都得到生活上的意義。參訪的最後,我們再次回到了他們的芝樂広場和小賣店,我們一行團員們在芝樂廣場上,享受著春天的陽光、喝著飲料和在地釀製的啤酒、採買一些這裡才有的「對社會有意義」的伴手禮,感受著這個社區經營的溫馨與平靜。

studio-L

我在聆聽「Studio-L」,創辦人山崎先生的分享時,感覺到好像回到以前在日本唸大學的感覺。我大學主修景觀設計,課程裡會談到社區營造與地方設計…等等,好多日文專有名詞都是以前念書時曾經聽過,因此特別有親切感。山崎先生談到「做社區設計之前,會先辦工作坊來了解當地居民的需求與期待,然後將居民的需求與期待融入設計裡」,這些都是以前在課堂上老師們講過的概念;從山崎先生分享的一個個的案例中,我發現山崎先生將這樣的理論實現得淋漓盡致,我也發現因為這樣的理念,讓Studio-L的工作充滿趣味。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個案例是「秋田縣2240歲的風格」,這個案例的主題好像是「秋田縣裡75個健康快樂的人」,Studio-L為了這個主題走進這些參展人的家中、去發掘他們的生活風格與生活方式,將這些人的生活風格搬到展覽現場。這個展覽的籌備過程讓山崎先生發現:每個人的生活風格都很不同,例如獨居長輩習慣穿著深色服裝、和女兒居住在一起的長輩習慣穿著亮色服裝,也發現有的長輩家中冰箱不只是擺放食物,還注意到有個爺爺習慣在家中客廳坐著,然後他的座位附近就擺滿他生活所需的所有物品…等等;這許許多多的發現讓山崎先生在展覽會後將調查的結果聚集成一本書,作為設計老後生活的參考。在山崎先生多元化的案例分享裡,我得到一個結論:有趣的工作或有趣的生活都是從自己內心去發現,自己覺得開心就會開心、自己覺得快樂就會快樂!我喜歡這個說法!這就好像中文裡的一句話「境由心生」。

最後,我想說的是這感謝此團同行的趙國玉老師的推薦!讓我有機會參加這次高質感的研修活動,這次的參訪充滿知性和感性,而且讓我認識到許多志同道合、頻率相近的朋友,尤其讓我實地觀察到關西朋友們認真的為長輩付出心力的熱忱,及他們帶著信念走出一條自己的路的過程。也因為這次的研修讓我更加確定自己要好好實踐早年默默許下的心願「希望接下來的人生,能夠藉由農業、建築與日文的專長,為高齡者的生活服務盡力」。

延伸閱讀

成為銀享之友,掌握高齡創新趨勢

歡迎訂閱銀享全球電子報,我們定期分享第一手全球趨勢,國內外創新推動及活動資訊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