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社會的幸福解方-來自日本、英國、台灣的社區共生實踐

分享這篇文章

文|劉品妍 , 核稿|蔡昕伶

社區視角 抵嘉開始-2022社區共生與照顧線上國際研討會紀實

銀享全球持續倡議和推動社區共生與整合服務,這次很開心和嘉義基督教醫院共同主辦國際研討會! 10月底,我們與500多位來自全台各地的夥伴線上相聚,短短四小時就有四場精彩的演講。

首先是了解日本催生共生型服務納入政府給付的富山型日照;再來看到英國NHS(國民保健署)的十年長期計畫,了解其致力推動個人化照顧和社區安老的關鍵做法;接著回到台灣,我們看到嘉義太保日照連結鄰近國小,創造跨代共融的新可能;以及嘉義基督教醫院如何整合醫療與長照,促進社區的在地老化。

透過轉譯國外經驗,進而開創在地可執行的方案,一直是銀享全球創立的初衷,這回一次看到國內與國外、民間與官方、醫院與社區的作法,實在太過癮,一同來回顧當天研討會的重點精華。

四場精彩演講:
✅惣万佳代子女士 開創日本共生型服務的起點—富山型日照
✅阿德里安·海特醫師 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十年大計—邁向安老的社區整合服務
✅林月娥主任 淺談太保日照的全齡照顧體驗
✅翁成傑主任 醫療與長照的協作

✅惣万佳代子女士 開創日本共生型服務的起點—富山型日照

「鬧哄哄」孩子與「慢悠悠」長輩創造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小千,好冷啊,幫你穿個襪子。」重度失智又有癌症纏身的奶奶,不論護理人員怎麼照顧就是無精打采,但她卻將三歲大的小千摟起來替她穿襪子,原來是誤把她認成孫女。長輩們總能從孩子們身上獲得活力,創辦人之一,本身為護理師的惣万女士說到:「在鬧哄哄的喧譁聲中敞徉著慢悠悠的溫馨時光,就是富山型日照的日常。」

從不被制度接受,到說服公部門將共生納入給付制度

富山型日照是一種小規模、多機能,老人、身障者、小孩都能使用的日間照護機構。惣万女士一再強調「制度必須符合需求」,而持續在熟悉的環境生活是每一個族群的想望。創辦之初,其在同一場域服務不同族群的模式不受公部門認同。當時政府針對不同服務族群設立對應的規範和補助,造成服務被縱向切割。

在經過20多年惣万女士和夥伴的努力倡議下,共生型服務終於在幾年前納入政府給付。惣万女士看到此次線上國際研討會聚集產官學代表的參與,期許台灣的發展會比日本走得更快。

✅阿德里安·海特醫師 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十年大計—邁向安老的社區整合服務

促進個人化照顧和社區老化的「好好安老計畫」

英國NHS(國民保健署)在2019推出「十年長期計畫(Long term plan)」,希望促進跨領域團隊的整合,達到個人化照顧和社區安老的目標。作為NHS高齡暨整合人本服務國家臨床主任的阿德里安·海特醫師帶我們綜覽了「好好安老計畫(Aging well program)」下,支持高齡者安老的三大要素,第一是「緊急情況的團隊支持(Urgent Community Response)」,當長輩在社區有緊急狀況,團隊會在2小時內給予個人化的評估和介入;第二是「讓長照機構住民更健康(Enhenced Health in Care Homes)」透過建立跨領域團隊合作,讓藥物管理和復能介入能更即時回應住民變動的狀況,從而優化機構內的服務品質;最後則是「預期照顧計畫(Anticipatory Care)」,透過後端大數據分析,主動出擊找出社區內衰弱的長輩,提供整合服務並應用社會處方介入,提升該族群自主照顧能力。

善用科技支持社區安老——虛擬病房和虛擬照顧

海特醫師也提到疫情促成醫療照護的快速變革,過去一年「虛擬病房(Virtual ward)」和「虛擬照顧(Virtual care)」被證實是可行的。前者是代替NHS病床照護的有效方案,像是提供居家血氧濃度的遠距監測、組成團隊投入社區衰弱長者的照護等;後者則是居民可強化自身健康的計畫,像是慢性病的定期監測、線上醫療諮詢等。此兩大服務提升了社區的照顧量能,也更加善用臨床醫療的資源。

個人化照顧是改變的關鍵

「個人化照顧(personal care approach)」強調人們在己身健康管理和照顧安排上應擁有更多選擇與主導權,個人的優勢與需求需被納入考量。海特醫師呼籲:「高齡者的照顧需有醫療與照護的整合與支持,而如何讓個人化照顧不僅是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還自然而然融入社區日常生活當中,則是我們可以反思與努力的目標。」

✅林月娥主任 淺談太保日照的全齡照顧體驗

拆除與國小的有形矮牆 跨越了無形的世代藩籬

場景拉回台灣高齡化程度最高的嘉義縣,嘉義縣太保日照中心與新埤國小比鄰而居,中間隔著一道年久失修的小矮牆,拆除矮牆打破空間限制後,小學生與日照的長輩開始有了互動。

因應小學生們想體驗阿公阿嬤在田裡玩泥巴的要求,中心規劃「高年級農學園」,由具有豐富農業經驗的長輩教導國小生們種菜,新埤國小後續也把世代共學的課程納入校定必修課程。

透過世代交流 找回自身賦予的能力

老師回饋:「平時課業表現落後的孩子,在與長輩互動時卻擔任積極引導的角色,世代交流的課程彷彿給我重新認識孩子的機會。」月娥主任也提到:「在日照中心受照顧的長輩,往往在教種菜時露出得意自信的神情。」

✅翁成傑主任 醫療與長照的協作

醫療與長照服務的整合-嘉基如何實踐醫養合一

身為嘉基長照暨醫療整合中心主任的翁成傑醫師,為我們介紹嘉基長照暨醫療整合中心成立這兩三年來所做的變革。其中在居家醫療方面,成立了跨專業的服務團隊,將家庭醫學、老年醫學、神經、胸腔、心臟等內科都引進居家醫療;再連結了護理照顧的居家護理師、傷口護理師;也將藥師、社工師、心理師、職能治療師等醫事服務工作結合;最後也與生命末期的安寧緩和照顧合作。

而翁主任也提供促進跨團隊整合的具體建議,像是醫療端可以主動參與居家長照服務會議,促進彼此的了解,並在開會時營造不分位階、踴躍發言的討論氣氛。翁醫生也勉勵,縱使醫療端與長照端兩者的背景知識與業務內容都差異甚大,但只要雙方願意投入時間了解彼此,必然能建立信任和共識,後續的整合會愈來愈順利。

掌握共生核心精神 開創社區共生配方

聽完國內外社區共生和整合服務的推動,可發現沒有一套制式的做法。掌握核心精神,開展出因地制宜、符合在地需求的模式,是極具挑戰,並需持續嘗試、修正、溝通的過程。

你是否蓄勢待發準備規劃自己社區的共生模式了呢?銀享全球將會持續協助在地共生和整合服務的發展,期盼與關注此議題的你,一同開創專屬在地的幸福解方。

想要一探先行者日本在社區共生的推動?

2023年春季,銀享全球將於4月9日到14日推出日本研修團,帶領在地夥伴至社區共生的發源地–日本,了解先行者們累積的寶貴經驗。研修團名額有限,感興趣的夥伴請盡快留下你的聯絡方式至以下信箱,我們將提進一步提供相關信息。>> info@silverliningsglobal.com 

延伸閱讀>>
英國以「社會處方:整合照顧、長照與社會支持」實現在地安老(上)
英國以「社會處方:整合照顧、長照與社會支持」實現在地安老(下)

作者簡介:劉品妍,銀享全球2022實習生。目前就讀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三年級,對於新知保持好奇、喜愛與高齡者互動、也擅長議題行銷。期許未來做個傳遞高齡新知的角色,創造美好的長壽社會。

延伸閱讀

成為銀享之友,掌握高齡創新趨勢

歡迎訂閱銀享全球電子報,我們定期分享第一手全球趨勢,國內外創新推動及活動資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