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所有人的理想歸宿」一書讀後感
文|蔡昕伶
共生社區-為了降低醫療和照護費用的制度?
過去幾年台灣政府積極佈建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近期更提出「共生社區」的打造會是超高齡社會的新解方,並預備投入對應資源,在未來4年間打造100個共生社區。
銀彈攻勢下,作為專業人員或社區居民,我們該做什麼?我們又可以期待看到什麼改變?
到底什麼是共生社區?為什麼這會是超高齡社會的解方?
在共生社區被公私部門熱絡討論之際,我重讀了日本社區設計大師山崎亮的「打造所有人的理想歸宿」一書。山崎亮創辦社區設計工作室 「studio-L」,強調以居民為主體,透過建立人與人間的連結,帶動居民解決社區問題、設計理想生活方式,至今已有近 20 年的社造經驗。山崎亮先生於2016-2017年間拜訪四個正在推動在地整體照顧(日文:地域包括ケア)和共生社區(日文:地域共生社会)的區域,並和共八位專家進行訪談。此書集結當時的訪談內容和反思。
以社區場域為基礎:設計和照護的關係
「照護也要往社區營造/設計靠近了?」這是做為社區設計師的山崎亮在看到在地整體照顧(日文:地域包括ケア)這個詞產生的疑問?
從日本在地整體照顧到共生社區的政策引導,不難看出政府期待活絡醫療、照護、預防、和生活支援服務網絡,並透過社區居民的互助補足專業照護的缺口。而當在地整體照顧到共生社區的行動主體是社區居民,要怎麼驅動他們對參與不是工作的事情產生熱忱就變得格外重要。畢竟單憑理性是很難使人有所行動,唯有結合有趣、好玩、優美等感性的元素,才能最大化調動人們參與的熱忱。
山崎亮點出「設計」的關鍵角色在於提升人們生活和參與社區事務的熱忱。在照護現場上,給予支援的方式可能會提升或降低被支援者的熱忱。這讓我想起銀享全球團隊和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在服務伯山爺爺的經驗。在協助置有氣切和鼻胃管的爺爺從長期臥床到返家自理的歷程,團隊的挑戰不僅在於整合支援的即時提供,還在於如何支持爺爺在辛苦回復能力的過程中維持參與的熱忱。
延伸閱讀:
重症返家不是夢(一) — 林伯山爺爺從臥床到自理的長照歷程
重症返家不是夢(二) 復能關鍵神隊友,家人與社區的力量
唯有結合熱忱和支援,設計和照護才有機會促成人們自發行動,實踐共生社區。
對於預備發展共生社區的專業人員,如何在提供照護的過程中,驅動支援對象,讓居民發揮自身能力互相照顧?如何因應在地生活情境來創造區域內不同人認識、交流、互通有無的網絡?這些將會是過程中的重要課題。
共生社區的實踐-成就豐富人生
「擁抱社區幫助我們更長壽,更幸福(Embracing community helps us live longer and happier)。這是來自哈佛大學歷時超過80年的幸福感研究發現。
越來越多人有機會活到百歲,而每個人總有一天會需要別人的幫助。書中結尾帶到在地整體照顧和共生社區的推展之於個人、居民代表什麼?這可以是個機會,讓每個人開始反思並調整己身和社區互動的關係,和社區內不同的人建立信任,互相支援,在接受和給予中找到平衡,成就自己的幸福生活。
打造所有人的理想歸宿2.0
過去幾年銀享全球積極倡議共生社區並和在地組織探索共生型服務和社區的發展,過程中蒐集到不少專業人員和社區居民對日本推動的想望和疑問。這次重讀山崎亮7年前的訪談及他作為社區設計師的反思,讓我更好奇他們近幾年在高齡社區建構理想生活方式的現場經驗,以及他們在疫情間應用社區設計重建信任與連結的體會。
面對超高齡社會的到來,想要了解各國開展的幸福解方嗎?
2023/05/07(日)-05/12(五) 由銀享全球主辦的「日本關西研修團」,特別安排與山崎亮先生面對面對談和請益,歡迎對共生社區與在地整體照顧議題有興趣的你,和我們一同前往日本研修學習。
若你感興趣參與日本研修團>>>點此前往了解活動詳情
作者簡介:蔡昕伶,銀享全球創辦人暨執行長。於2014年成立銀享全球,期許借鏡國際高齡創新經驗與方法,導入多元創新思維和做法,轉化成為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的助力與能量,讓人人都能生活在自己熟悉熱愛的家園中幸福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