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老的解方:好客廳的共生實踐

分享這篇文章

文: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 編輯:銀享全球

「全民百歲時代:共創亞太幸福老後生活」2025亞太高峰會系列報導

「如果能活到100歲,你會期待什麼樣的老年生活?」這不僅是是許多人和親友交流的話題,更是整個亞太社會正面臨的挑戰。

隨著聯合國將高齡化列為全球重點議題,世界衛生組織(WHO)更將「孤獨」視為公共健康危機。醫學進步讓我們「活得久」,但「高齡又孤獨」才是現代社會的真正難題。為了回應這個挑戰,台灣、香港、新加坡等亞太地區紛紛尋找新解方——共生社區。

延伸閱讀:未來社區的關鍵思維 — 「共生社區」

社區的好客廳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自2020年起,在自家場域推動「共生社區」,以「好客廳」為核心,讓社區成為跨世代、跨族群自在停留、互動的空間。這裡沒有固定的照顧者與被照顧者,每個人都能貢獻所長,彼此串聯,創造溫馨日常。

高雄林投好客廳就是一個動人的例子,衡英阿姨原本為了照顧帕金森氏症的先生,生活只剩下「過一天算一天」,如今先生能在好客廳參與歌唱班、動手做點心,衡英阿姨也有了屬於自己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日子變得很充實。工作團隊過往貫用「資源評估與連結」的思考邏輯,現轉換成關注在地居民的「需求與生活期待」,讓衡英阿姨和先生在社區中有更多與人自然互動的機會,讓他們的日常生活更精彩。

在好客廳,沒有人的角色是單一固定的。課堂上需要桌椅,大家一起搬、一起收;爺爺奶奶可以幫忙工作人員顧麵包攤、幫忙還沒下班的家庭照顧孩子、甚至可以幫忙同儕進行電子化的報到操作;青年住戶可以幫忙教學3C物品的使用、幫忙分團購;孩子們可以幫忙課後的打掃; 工作團隊會「不小心」慢一點到位,讓很多「能」自然地發生串聯。當不同的族群有爭執時,團隊嘗試用引導討論的方式一起想怎麼解決,不是把發生問題的一方請出去,而是一起想出共同的方法,讓困擾方可以接受,問題方也可以努力試試。好客廳成為社區居民生活的一部分,串起人情味與互助網絡。

圖一:弘道提供
圖二:弘道提供
圖三:弘道提供
圖四:弘道提供

共生營造的啟發與未來

自2021年起,弘道集結國內實務專家、老師籌組「共生教練團」,陪伴更多據點轉型,並歸納出「開放參與、永續生活、自主價值、多代多元共融、互助網絡」五大核心精神。這些精神不僅是台灣推動共生社區的指引,也成為亞太地區共同學習的基礎。

2024年,弘道攜手高齡趨勢觀察家楊寧茵,策劃推出《一起在社區好好生活:把我變成我們,11個臺灣共生社區實踐故事》。這是台灣第一本關於共生社區的實踐故事,讓社會大眾看見共生社區的多元樣貌與可借鏡經驗。

共生社區的多元樣貌:從台灣到亞太

在臺灣,共生的推動有從一間書店、一間咖啡館或一間洗衣店開啟,也有由遍佈全台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一起推動。在今年的亞太高峰論壇上,以全民百歲時代為題,邀請國內外不同型態的單位分享自身在「共生、居住、樂活、科技」的實踐,其中香港「醫護行者」(Health In Action)的推動,展現出共生推動發生在社區藥房、社區健身房、小食店的樣態。縱使各經營者的切入點不盡相同,但其實我們都在追求問同一件事—我們怎樣才能讓每個人都能在社區中活得自在到老!

延伸閱讀: 社會處方的實踐:從健康促進到尊嚴終老的共生行動

弘道相信,不論是團體或個人,人人都可以是共生社區的推動者、參與者甚至是發起改變者,如果幸福老去是一場全民運動,那麼你我都已經在場上,只差彼此相認與串聯。

邀請大家一起來參與2025亞太高峰會,讓共生社區精神在台灣每個角落發生,終結孤獨無緣社會,創造跨代多元世代有人情味的有緣社會。

延伸閱讀

成為銀享之友,掌握高齡創新趨勢

歡迎訂閱銀享全球電子報,我們定期分享第一手全球趨勢,國內外創新推動及活動資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