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碩士生的生命探索:從都會一線長照中找到價值

分享這篇文章

銀享居家工作的反思與收穫

文:詹棨淂,楊芯瑜|訪談編輯:蔡昕伶

我是棨淂,今年26歲,擁有碩士學位,從事長照居家工作滿一年。在踏入這個領域之前,我曾執行國發會與國家住都中心的計畫,共兩年,擔任規劃師和專案經理。我在大學四年級時,曾到屏東的一家長照單位實習。那段經歷成為我日後進入長照工作的起點。雖然我的家人也曾住在機構,但我發現,只有當你用心體會,才能真正理解這份工作的意義。

可能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進入長照產業,會有一些來自己身的關卡或來自家庭、社會上的壓力,但如果讓我再一次選擇,我依然會選擇進入長照業。

一線長照為何成為我的工作首選?

我和許多Z世代的族群一樣,在成長過程中,有相當多時間是在電腦、網路中渡過。在進入長照產業前,與自己不熟的對象相處或對話時,心理其實是相當有壓力的。長照工作需長時間與人相處,不只是與照顧對象,還有與他們的家人。我原本很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一線長照工作給了我不斷練習、試錯的機會,讓我摸索出與不同年齡層,不同背景的人,自在應對和互動的模式。

大部分的人在工作中要得到客戶感謝或感激其實不太容易,但在居家照顧中,用心做、做得好,會得到很直接的、正向反饋。在從事居家照顧的這段時間,我參與公司規劃的安寧照顧,管灌沐浴、排泄支持、移位等訓練,這不僅紮實地提升我的照顧技術,且讓我更能掌握傾聽和觀察對象需求的要點。此外,從事一線長照的過程中還有一些我沒有想過的意外收穫。我意識到生活方式會直接影響到個人的整體健康,也因而更懂得照顧自己的身體。

很慶幸也很感謝自己,從居家照顧的工作一路走過來,這絕對是一個從忍受到享受的過程。剛開始自己得面對來自內外的懷疑與壓力,一方面內心不確定投入長照的選擇是否正確;一方面我會接收到照顧對象或其家人的疑慮「這麼年輕的人能否把照顧工作做好?」。在我積極學習與自我調整的過程中,我和照顧對象的關係從陌生人變成了朋友,再進一步變成類家人。這樣的信任和情誼成了我持續精進的動力來源。

我想和大家分享幾個讓我以投入一線長照為榮的經歷。

故事一、你把阿嬤照顧得很好

洪阿嬤,她不喜歡我叫她奶奶,堅持要我叫她阿嬤,這樣感覺更親近。

洪阿嬤的腰酸背痛,使她做家事清潔成生活中很大的挑戰,因此家務也成為我服務洪阿嬤的任務之一,阿嬤常說:「以前常常都會做家裡清潔,現在有年紀了,身體不方便(做這些),很謝謝你的照顧」。除此之外,生命量測(血壓、血氧、體溫)以及帶領阿嬤做運動也是我每次服務的重點,阿嬤也常跟我說:「你們(照服員)健康,我們(阿公、阿嬤)才會健康」。

在服務過程裡面,我會觀察阿嬤當天的心情、飲食等狀況。在陪伴阿嬤時給予不同關心的話語(阿嬤呷飽未),並透過不斷對話的過程裡,讓阿嬤注意到自己的狀況,也讓我可以從很多互動細節中,了解阿嬤身體與心情的狀態。阿嬤常對我說「謝謝你的照顧,長照是一個要用力也要用心的工作」。一年過去,有次帶阿嬤到醫院回診時,醫生對我說:「你把阿嬤照顧得很好。」這對我來說無疑是種肯定。

故事二、在爺爺的需要上自我精進

周爺爺,我每週服務六天,五天陪他下棋、如廁,週日陪他去教會做禮拜。他的女兒提到我相較於其他居服員更用心,這是因為她注意到我會去精進自己的棋藝,好讓愛好下棋的爺爺更享受在過程中。能獲得爺爺和他家人的肯定讓我倍感欣慰。

故事三、阿淂呢?阿淂在哪裡?

我服務至今快一年的簡大哥,個性靦腆。在我剛開始服務時,他常常會在家裡四處走來走去,我感受到他的不自在。起初我一直想用聊天跟他建立關係,後來,我發現沉默、保持距離也是一種建立關係的方式。我僅在他需要時給予協助,在有這些空間後,他才慢慢開始接受我的存在。後來他姊姊跟我說:「晚上大哥需要協助的時候,都會問說,阿淂呢?」這讓我感受到他對我的信任。

團隊和培訓讓我在居家現場不感孤軍奮戰

在這一年中,不管是主管還是同事,我在各方面都獲得他們的支持。對於自己剛進入且不熟悉的領域工作,自信心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主管在電訪或家訪中得到的正面回饋,會積極地在公司的內部群組中公布。當看到自己公開被讚賞時,是一件令人非常振奮的事情。如果哪裡做不好,則是會私下與我們討論解決方案,給予我們調整與改進的機會。

另外,同住在公司宿舍的同事,在晚上下班後,也常積極的互相分享討論不同個案的照顧與應對方式,這樣的交流能讓新手很快上手,能讓老手做得更好,也因此,雖然居家的照顧服務是一個人進場,但是不會覺得自己是在孤軍奮戰。

公司也很用心的在辦理培訓課程,培訓課後都會讓我覺得不虛此行。我覺得這是在學到出社會這一路以來,很難能可貴的感受,因為這樣上完課覺得充實,自己有吸收到新知與技術的感受,是「每次」的培訓課都是如此,由此可知公司在課程設計上的用心。

團隊在培養人才上,也是不遺餘力,剛入職沒多久,公司就安排我們參與由日本宅老所創辦人石井英寿先生來台帶領的工作坊,並規劃了一個100小時的實作培訓。此實作培訓期間幾乎是每個禮拜需要往返台北與彰化,相關交通支出與培訓費,皆由公司吸收(名額有限,需經過篩選),我也從那段時間的扎實訓練中成長許多,這是我尤為感激的。

我想你可能會好奇,家人和同儕對我投入一線長照的想法?

確實長照工作在很多長輩的印象中,與他們望子成龍的期待有落差。我的家庭是較開明的,在不違反法律與公序良俗的情況下,我做的選擇家裡都是支持。但其實家人也不是沒有自己的想法,爸爸在我說要做長照的當下沒有說什麼,是自己有次問到他的想法時,他才支支吾吾地跟我說「你念到碩士,來做這樣的工作?」。好在媽媽的支持與後續的自我證明,讓爸爸原本的疑慮煙消雲散。

在和大學或碩士同學聚會分享彼此工作時,我會聽到不少同齡人訴說著工作中辛苦或百無聊賴的一面。當我分享自己從一線長照工作中獲得的成就感,我感受到他們對這段經歷的陌生與好奇。

如果你是年輕人,正考慮要是否進入長照產業,可以思考……

我們最終都有照顧自己家庭中長輩的責任,不論是爺爺奶奶,或是爸爸媽媽,而這個責任極有可能是突如其來的,會讓你措手不及,千萬不要小看這個所帶來的生活衝擊,不如先在這個領域學習。

功利點來說,累積照顧經驗必有好處。就如我所照顧的某個案家所說的,「剛開始爺爺生病的時候,大家每天手忙腳亂,後面駕輕就熟,就覺得沒有那麼可怕了」。就我的觀察,一個人從完全沒經驗到駕輕就熟,時間是2-3年不等,這樣的一段時間,不僅是對被照顧者,對自己也是一種折磨。而年輕人,正因不曾活到長輩的年紀與身體,所以無從去感同身受,可能無法想像,需要被照顧長輩的痛苦不只是身體上的,甚至更多來自那精神上的苦楚。一線長照工作給予我近身感受老化對個人身,心,靈的影響,這讓我更能同理並預備自己或家人必然會碰到的人生課題。

不論如何,我都建議年輕人可以來嘗試看看,半年一年都好,問題或障礙,一旦解決跨過了,就變成能力,這個過程的收穫絕對超過你的想像!

延伸閱讀

成為銀享之友,掌握高齡創新趨勢

歡迎訂閱銀享全球電子報,我們定期分享第一手全球趨勢,國內外創新推動及活動資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