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第一個國際「慢城」就在花蓮鳳林 − 看幕後推手北林三村社區發展協會如何出奇制勝、用創意化社區劣勢為優勢

分享這篇文章

【銀力時代線上展】共生社區最前線系列文
文|王若馨、呂理琪;核稿|蔡昕伶

「共生社區」是近年在日本開始倡導以居民為主體,讓居民一起開發出更符合生活想望的社區樣態,不僅增強彼此間的連結,每一個人也能因此有自立、活躍生活的機會。隨著高齡化、少子化、人際關係的互動傳統逐漸轉變,「共生社區」的思維,成為現今社區發展的重要方向。

2021年,信義公益基金會與銀享全球透過北中南東的社區探訪、共學小聚的舉辦,看見臺灣共生社區最前線的寶貴經驗。這次,透過由銀享全球所企劃的【銀力時代線上展 】,將擷取過程中的精華,帶領大家一一探索!

你知道花蓮鳳林,是典型的客家庄嗎? 90%以上的居民從新竹、苗栗等地遷徙定居於此。在日本時代為移民村聚落,棋盤式的社區道路方正筆直。到了光復初期,因林木森茂,故俗稱為「樹林尾」。

「鳳林雖然看似是個什麼發展都沒跟上腳步的地方,但因著如此,可以將珍貴的在地人文、慢活步調、好山好水給保留下來。」北林三村社區發展協會李美玲理事長分享道。從都市嫁到花鳳林的她,反而看到了這裡有許多優越的條件與價值,得以用獨到的方式,介紹在地的迷人優勢。

接下來,我們將從美玲理事長的分享中,了解她如何打破框架、超越地域限制,讓花蓮鳳林成為全台灣第一座國際「慢城」,更讓只剩長輩和小孩的社區,再次活絡起來,實踐共生社區之路。

慢城思維,從都市化與傳統中找到交集

「慢」是相對於現況「全球化」與「資本化」所產生的另外一種「模式」,在快速化與高度都市化的今天,「慢」是另一種選擇。從慢城組織的論述中,「慢」的都市是為了讓人尊重傳統,包容快速化與傳統的技術與思維,以更有效率及品質的方式生活。

透過在社區中推廣慢城思維,美玲理事長發現這更好大帶動大家一起形塑對區域發展的整體願景。

每個人都可以在社區中找到角色

「社區中多數人已經是長輩,因此我們反而不刻意強調老人照護。」美玲理事長表示,在社區中的專案及活動設計,均有長者的角色。

以社區中的小旅行為例,例如透過設計,讓長者擔任小旅行的解說員,在吸引遊客的同時,讓社區孩子們有機會介紹鳳林的一草一木,藉此增加農村孩子們的自信,讓他們發現自己懂的東西,跟都市長大的孩子們不一樣。

圖片來源:美玲理事長提供

跳脫框架才能找到解答

「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都長得不像是你所想像的那個解答!」美玲理事長充滿哲理的一句話,讓與會者們深受啟發。

如社區著名的「百鬼夜行」活動,其實是個意外的驚喜。某次團隊夥伴參訪其他社區過程中,看到一座古老的井,回想到自己社區也有一座從上個世紀就留存到現在的「日本井」,引起團隊內老老少少的共鳴,更在社群發布相關貼文後,獲得上萬人的按讚與分享的迴響。

團隊因此從中發想,如何掌握這種「調皮好玩」的方式,進行文化資產保存。此外,團隊觀察年輕人愛玩也需要任務型的學習,因此在這個專案裡,有志工共學設計;社區協會本身的號召力,讓長者與婦女踴躍參與,透過協辦活動而增能。一個拉一個的參與,讓這場活動促進全家老小共同響應。

圖片來源:美玲理事長提供

「辦旅行不是為了觀光客,而是透過觀光,不僅保存文化資產,更維護在地居民心靈的故鄉。」美玲理事長分享道。

以由社區長輩帶領大家體驗的「花草手工紙小夜燈 DIY」為例,不僅保存傳統的手作工藝,更能讓孩童、成人以及高齡者都能共同參與的活動。這是團隊嘗試了至少一百種類型的 DIY 後,找到最合適的手作活動。

從中所延伸的美好效益,包含讓參與小旅行的旅客可以採摘認識在地花草植物、進行環境教育;讓社區裡的婦女姊妹們,可以擔任手作講師賺外快;同時,小夜燈還能作為預防長輩在夜間起床後跌倒的小幫手。

圖片來源:銀享全球

藉力使力,展現文化價值

疫情前,協會透過各樣活動吸引人前來鳳林,認識這個在日治時期曾是移民村的小鎮,刻意安排導覽當年遺留下來的菸樓。除了讓旅客更深入認識鳳林,更重要的是藉此讓菸樓的主人,再次看見菸樓所蘊含的文化價值,使其願意更加參與文化保存的工作。

圖片來源:美玲理事長提供

不論是「百鬼夜行」、「找到田國際泥巴運動會」、「慢活小旅行」,每個活動背後,都藏著外人乍看不到的巧思,卻一步步達成協會想為這座慢城帶來改變的目的!讓小鎮青年從故鄉找到自信,使長輩的生活變得豐富笑開懷,也讓來過鳳林的人們,與這塊土地有了連結。

圖片來源:銀享全球

突破藩籬,找到人與人的連結與支持,「共生」是未來社區的關鍵思維

「共生社區就是有一個互助的生活網絡,在你需要的時候可以被接住!」銀享全球專案經理王若馨表示。

臺灣專業照護人力不足、高齡者越來越多、少子化的趨勢之下,長者的生活的需求,如:換燈泡等等的,其實是可以由社區來去支持。例如:年輕人下班,水果回去可不可以順便帶。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居民彷彿可以回到以前眷村的感覺,在生活支持的能量,互相幫助,補足專業照護的缺口。

在共生社區的概念下,沒有所謂的標竿案例,因為共生最重要的就是回歸在地的脈絡,創造在地人與人之間的支持網絡。所以無論你是據點、咖啡廳、理髮店、書店或個人,都可能是社區的好鄰居,成為串起這個網絡的關鍵角色。

臺灣於 2019 年國發會定為地方創生元年,這幾年社區組織已逐漸有產業化、規模化的代表案例。創造經濟成果的同時,未來如何進一步將「共生」的思維納入規劃,則值得關注社區發展的工作者思考。

2019 年夏,銀享全球走訪屢獲日本「好設計獎」的佛子園,及以混合型照顧聞名的富山型日照,一手了解日本從社區整體照顧到發展共生型服務與社區的經驗,並開始社區共生的倡議。2021 年,銀享全球攜手長期支持社區行動的信義公益基金會,透過北中南東的社區探訪,看見共生的種子已經在臺灣各地緩緩發芽。同年的 8–10 月,舉辦全臺共學系列小聚,期盼透過社區實踐家的經驗分享、互動體驗等設計,為參與夥伴收斂出未來可以運用在自己社區的關鍵 know-how,進而帶動更多共生價值的實踐,共同打造幸福、有活力的高齡社會。

本篇文章為銀享全球『共生社區最前線』系列文章,更多文章與新知歡迎參考【銀力時代線上展 】。延續銀享全球持續倡議的核心議題:賦能與復能、科技與設計、共生與共好,本次線上展作為一年之末、新年之始的回顧與沈澱,期盼將銀享全球於三大議題下的推動彙整成清楚易懂的資訊與資源,讓大眾可共同思量、預備你我都期待的老後生活。

銀力時代線上展官方網站

延伸閱讀

https://blog.silverliningsglobal.com/%E4%B8%80%E6%8E%A2%E6%96%B0%E5%8C%97%E5%B8%82%E6%B0%B8%E5%92%8C%E7%9A%84%E6%B0%91%E6%AC%8A%E7%A4%BE%E5%8D%80%E5%A6%82%E4%BD%95%E5%9C%A8-%E5%A4%9A%E4%B8%96%E4%BB%A3x%E5%A4%9A%E6%A9%9F%E8%83%BD-%E7%9A%84%E8%83%8C%E6%99%AF-%E5%AF%A6%E8%B8%90%E7%A4%BE%E5%8D%80%E5%85%B1%E7%94%9F%E5%9E%8B%E6%9C%8D%E5%8B%99-c7f4c77ef067

https://blog.silverliningsglobal.com/%E4%B8%80%E6%8E%A2%E6%96%B0%E5%8C%97%E5%B8%82%E6%B0%B8%E5%92%8C%E7%9A%84%E6%B0%91%E6%AC%8A%E7%A4%BE%E5%8D%80%E5%A6%82%E4%BD%95%E5%9C%A8-%E5%A4%9A%E4%B8%96%E4%BB%A3x%E5%A4%9A%E6%A9%9F%E8%83%BD-%E7%9A%84%E8%83%8C%E6%99%AF-%E5%AF%A6%E8%B8%90%E7%A4%BE%E5%8D%80%E5%85%B1%E7%94%9F%E5%9E%8B%E6%9C%8D%E5%8B%99-c7f4c77ef067

延伸閱讀

成為銀享之友,掌握高齡創新趨勢

歡迎訂閱銀享全球電子報,我們定期分享第一手全球趨勢,國內外創新推動及活動資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